药片越大,药量越多?

作者: 林泉

来源: 百科知识

发布日期: 2021-02-25

本文讨论了药片大小与含药量的关系,解释了药片中主药与辅料的组成,以及缓、控释制剂的设计原理。同时,文章还探讨了药片颜色的作用,包括遮光、区分药物、安慰剂效应和减少服药畏惧感等方面。

人们可能会发现,不同的药片外形上存在很大差异,有的药片很大,有的则很小。那么,是不是药片越大,含药量越多呢?实际上,有时大药片反而没有小药片含药量多。药物的规格指的是其所含主药的量,而药片是由主药与辅料两部分组成的。主药是指能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而辅料一般是制作片剂时的添加剂,如稀释剂、润滑剂、崩解剂、黏合剂等。也就是说,虽然有些药的主药含量很少,但如果辅料添加得多,那么片剂的“个头”就大了。

药片中辅料的多少与主药的理化性质密切相关。片剂最终多大,一般都经过优化设计和精心确定。

药物在体内需要维持一定的浓度才能发挥药效。对那些半衰期较短(即代谢较快,一天需多次服用)的药物来说,生产企业会将其设计成缓、控释制剂,以便减少服药次数。一般来说,缓、控释制剂中主药的含量会高于普通片剂,药片的体积也会相应增大。

为方便吞咽,药片掰开吃?——这是错误的!

绝大部分片剂需要口服,吞咽后经过食道到达胃和小肠,然后被吸收。片剂越大,吞咽就会越困难。对吞咽本来就有困难的患者来说,遇到大药片会更加头痛,因此有人会把药片掰开、嚼碎或者碾碎后服用,这是错误的。缓、控释制剂大都是药物被包上外壳的结构,再通过电子激光技术在壳的一端或两端打上小孔。当药物进入酸性的胃液或碱性的肠液时,小孔处会发生溶解而扩大,药物通过小孔释放,达到匀速释药的目的。

这类制剂一旦被掰开、嚼碎或碾碎,药物就不再经过小孔释放了,不仅达不到匀速释药的目的,还可能因药物提前释放而造成损伤。

药片为何五颜六色?药片大多数是呈白色的,可是为了减少药片的不良味道和刺激,更好地发挥药效,制药时还制作了不同颜色的糖衣片,有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那么这些颜色到底有什么用处呢?药片五颜六色并不单纯是为了好看,而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色素有遮光作用,胶囊中常加入着色剂和遮光剂防止光线透过,对提高光敏感活性成分的稳定性有益。例如喹诺酮类药品环丙沙星,吡啶类药品硝苯地平、尼莫地平等如果不避光保存,会使有效成分遇光分解,降低药效。制造商会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来区分产品,防止包装错误,患者也可按此方法防止意外误用药物。这对老年人更有意义,他们一般需要同时吃多种药物,而且视力和认知能力都有所衰退。

通过测量心跳和血压等各项体征,研究人员发现病人对颜色和药效的关联性认知会影响药物的药效。蓝色最适合作为镇静剂,红色和橙色适合作为兴奋剂,活泼的黄色最适合作为抗抑郁药物,绿色可以减少病人的焦虑,白色最能够缓解疼痛。药品上色可以使药物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某些供儿童服用的药片更加接近糖果的感觉,目的就是增加对患者的吸引力,以减少他们的畏惧感。

如果药物本来鲜艳的颜色变淡或变色,可能提示药物变质,此时建议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或药剂师。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本身是白色的药品,颜色变黄,应当怀疑其失效,不宜再吃。某些药本身是透明的,如果颜色没有明显改变,但变得不再透明,也最好不要服用。

UUID: 3ba60e89-b8d2-4f79-852e-5951f0228aad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百科知识公众号-pdf2txt/2021年/2021-02-25_药片越大,药量越多?.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