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我臭?我可是用大熊猫换来的!

作者: 二猪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21-02-23

本文介绍了麝牛这一极地苔原环境的代表性生物,包括其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适应极地环境的演化以及其在中国的历史。麝牛虽然名字中有“牛”,但实际上与羊的关系更近。文章还提到了麝牛在中国的存在历史,特别是通过国际交流来到中国的麝牛,以及它们在中国的命运。

牛是一种和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动物,今年是农历辛丑年,就是我们常说的牛年。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种动物,名字里也有个牛字,它就是麝牛。麝牛是极地苔原环境的代表性生物。它全身覆盖着棕色或深褐色的长毛,长到什么程度?麝牛身体上的毛会沿着身体一直生长,能够长到下垂到膝盖之下,甚至麝牛脸上也覆盖着毛发。

麝牛脖子处的毛也特别地长,远远的看上去就像是麝牛长着长长的胡子,所以在爱斯基摩人的方言中,麝牛被称为“Oomingmak”,意为“长胡子的”或“毛茸茸的”。在粗而长的毛发之下,还有一层非常厚实的绒毛,这层绒毛更细也更柔软,保暖效果超强,外层粗长的毛发就像风衣一样扛风、而内层细密的绒毛则可以像羽绒马甲一样保暖,这些装备让麝牛能够安全的度过寒风凛冽的极地冬夜。

不仅有保暖的外衣,为了适应寒冷的极地环境,麝牛身体的其他器官也做出了相应的“改造”。比如说,麝牛的四肢和尾巴变得更短,耳朵变得更小并且周边也有毛发覆盖,这些演化上的“举措”都是让麝牛身体的表面积减小,这样散失的热量就会更少。麝牛听上去就是一个有味道的名字,因为很多数名字里带“麝”的动物,都源于自身散发出的独特味道。

比如我国就有林麝和马麝,雄性身上腺体和香囊,经过提炼而制成的就是麝香,另外麝鼠、麝香猫(一般指大灵猫)也有发达的腺体分泌十分浓烈的味道。麝牛也不例外,它浑身带着一股难以形容的味道。

麝牛作为极地苔原生存的大型食草动物,几乎没有什么动物能对麝牛造成威胁,而且麝牛以一头雄性率领数头雌性组成十几只规模的小家庭为单位生活,如果遭遇狼群的侵扰,它们会将幼年和体弱的个体围在群体中间,头朝外用使用犄角对抗,这时就算狼群也很难占到便宜。麝牛虽然叫牛,但却不是真正的牛,反而和羊的关系更近,在分类学中,麝牛属于羊族。

也许在数万年前,麝牛和鬣羚共同的祖先由于环境的变化,有一支离开了喜马拉雅地区,开始向北迁徙,还有一支则向东亚扩散,向北迁徙的那一支的后代在极地苔原扎根生存了下去,并且身体产生了变化:毛发越来越长、耳朵逐渐变小、四肢和尾巴也慢慢变短,这一切都是为了适应极端的冰天雪地环境而演化的结果,最终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麝牛,而在东亚的那一支演化成了今天的鬣羚。

目前在国内还无法看到活的麝牛,但是在上个世纪7、80年代,先后有两对麝牛来到中国的动物园。其中第一对是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由我国的一对大熊猫换来的。然而这两头麝牛并没能够在远离极地苔原的异乡动物园中繁育生存下来,来到中国没几年,雄性的麝牛就因为误食异物而导致的消化道穿孔死亡,而那只雌性据说是在80年代初由于寄生虫导致的皮肤病死亡。之后来的一对麝牛也因水土不服和寄生虫疾病而死亡。

第一批来到中国的一对麝牛中,雄性的那一只被制成标本,送至北京自然博物馆中珍藏。由于这只麝牛标本本身十分珍贵,作为中美邦交正常化的象征,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含义。自然博物馆将其作为最为珍贵的馆藏标本之一,收藏在“国礼库”中,只有在重要宾客到来参观或“国礼展”时才对外展出,平时都难得一见。

UUID: 996608dd-7a64-48fc-ae75-75921566055d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21年/2021-02-23_嫌我臭?我可是用大熊猫换来的!.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