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原地过年”的政策让编辑部同事们第一次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春节。天寒地冻的,除了晚上刷剧,就想白天去刷公园、刷博物馆了,可为了迎接大批首次在京过年的亲人们,博物馆和公园也给出最大福利——免费,剩下的问题就是抢预约票,堪比往年抢回家的春运车票,所有场馆瞬间约满,也就只能刷各个电视台的春晚了。
节目里出现了一群活泼俏皮的唐俑小姐妹,迅速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这是河南电视台2021年的春晚节目之一,据说运用了“5G+AR的技术,让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将歌舞放进了博物馆场景,制造出了一种博物馆奇妙夜的感觉”,让她们如同从画里跳出来一样。
就是这个被赞叹为“神仙节目”的《唐宫夜宴》视频,播放量已经接近5000万次,来看看完整的:拉近了看看,为了体现丰腴的唐俑形象,演员身上穿着塞海绵的连体衣,嘴里含着棉花,而眼角两道月牙形的妆容也完全再现了风靡于唐代的“斜红妆”。
看到这里,万小物就想起春节前果壳的小伙伴拿来的“博物馆盒子”了,依稀记得里面也有唐俑、还能自己上妆容呢,开工开盒,这个素颜的她也挺美的。博物馆集聚了人类文明迄今为止最宝贵的财富。一枚古币、一个陶俑、一件衣服……都能描绘出过去岁月里的历史一角。小朋友去看博物馆,看得懂不是关键,用心“看”、还能玩儿才是。这里就讲讲果壳为小朋友量身打造的“博物馆”主题实验盒子吧。
“博物馆盒子”结合了现实里的考古与博物馆的日常工作,可以进行职业体验,同时每个环节都埋入了历史知识小彩蛋。平时看纪录片眼馋心痒的各种专业操作,现在都能亲自上手啦!考古发掘、古画鉴定、陶俑修复、古文字破译、博物馆布展……比如,“古文字破译”这一环节里,“汉代密信”上既展示了需要破译的篆文,又有每个字从甲骨文到简体字的演变过程,还解释了每个象形部首的来源。
像“考古发掘”和“鉴定文物”部分,也得到了很多大龄朋友的喜爱,因为这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到的。
考古发掘古往今来,许多历史被深埋地下,等待着重现人间的机会。这里用了个不起眼的“砖块”模拟了考古发掘的现场,以前的玩具经常是挖恐龙、挖矿石,这次经过“灰头土脸”的挖掘——哇,挖的是古钱币!等等,还有一枚……里面究竟藏着多少宝贝呢?就等你来亲手挖掘出来啦!到这里,只是完成了真实考古第一步,接下来需要将挖掘出来的“文物”,妥善地封存进密封袋里保护起来,并签下发掘人的名字与日期,存档记录。
书画鉴定,是博物馆的传统保留项目了,“博物馆盒子”里必须有!这个环节要从非常相似的两幅古画中找出不同,从而判断,到底哪幅是“真的”宋代古画,哪幅是仿制的赝品。在赝品里一共藏了7条历史线索,比如像明朝才传入中国的“西红柿”,就绝不可能出现在宋代古画中。对历史不熟悉也不要紧,照样可以鉴别,比如赝品里“二维码”这么现代的线索就非常容易了。
鉴定为真的古画可以配上装裱材料,直接变为卷轴,挂在家里,一秒变风雅。
古代服饰,可以完美呈现历史画面,喜欢这个环节的可以去中国国家博物馆观看正在进行的“中国古代服饰展”,看展的人和展厅里的文物会不会撞衫呢?这个盒子从历朝历代为男性女性各甄选了一套经典又好看的古代服饰,男款是帅气的明代飞鱼服,女款是优雅的宋代褙子,均有严谨的出处,一秒回大明,来体验下服饰复原。复原的时候,把“衣服”从内到外逐件地穿上,感受了一把古人是怎样穿衣的。
接下来是“唐三彩”C位出道,用画笔修复这尊完全褪色的“唐代仕女俑”吧!发髻、妆容、襦裙、披帛……都可以重新设计上色!在“博物馆盒子”里,准备好了配套画笔和上色参考方案。当然了!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搞点不一样的出来,比如前文节目的“斜红妆”。
甚至还可以尝试用麻麻们的眼影、腮红、眼线笔等现代化妆品,打造一个时尚唐girl~比如说涂个腮红啦就剧透到这里吧,要是把“博物馆盒子”一次都讲完了,等你们自己开箱就没惊喜啦!
这么多的宝贝,自然不是压箱底用的,最后需要自己动手布置一个“传世之展”才算圆满!平平无奇的盒子翻开会大变身,变成一个小小的展厅。说明展牌、展柜护栏、展品支架……这些布置展厅需要的道具,“博物馆盒子”都准备好了。说明展牌DIY护栏展示支架期待你自己的策划和布置啦~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