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办公室里忙碌了一天,走进家门,此刻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放松!缓释酸疼的肌肉,平复焦虑的心情,调整急促的呼吸,准备迎接来之不易的睡眠。高强度快节奏的日常工作,使得“减压”成为一种刚需。为了获得放松感,很多人想出了无数办法:瑜伽、按摩椅、热水澡,或者通过智能音箱播放令人愉悦的白噪音。不过,这些往往都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需要的是某种瞬间起效,类似“反向咖啡”,或者“反向红牛”的东西。
你的需求,就是商家眼中的机会。近年来,一批创新科技公司纷纷推出了旨在让饮用者感到放松的功能饮料。饮料巨头百事也闻风而动,在去年12月推出了自己的助眠功能饮料。不少消费者在饮用后,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自己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放松,睡眠和愉快的心情重新回到自己身边;但有些则表示,除了打嗝、胀气和腹痛,自己啥也没收获。
那么这些神奇的“减压快乐水”里都放了些什么神秘成分?这些成分真的能够减压吗?
绿茶中富含的茶氨酸,是一种能够引发身体“放松”的物质。如果看看这些减压快乐水包装上的成分列表,就会发现它们大同小异,最常见的两种有效成分是茶氨酸和镁。茶氨酸是一种从绿茶中分离出来的氨基酸,约占茶叶干重的1%。它确实是一种能够引发人类身体“放松”的物质,能够抑制咖啡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降低血压,改善睡眠,提高注意力,增强人体内少量免疫细胞的功能等。
然而,无论是茶氨酸还是镁,都可以通过合理的日常饮食来摄取,通过功能性饮料来摄入并不是一个最佳方案。比如镁离子,就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食用的动植物食品中,比如绿叶蔬菜、豆类与坚果,每天350毫克的最高摄入量可以通过这些食物轻松达到。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药理学专家塞尔维·史黛西博士表示,减压功能性饮料往往含有大量的糖分,有效“减压”成分含量却参差不齐,有人为了达到“瞬间减压”的预期而大量饮用,反而会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除了糖分,放松功能饮料里那些旨在让饮用者放松入眠的成分,如果摄入过多,也可能成为健康杀手。史黛西博士指出,任何一种减压功能饮料,都没有通过严格的药理学实验,从而导致添加的各种药用成分经常过量。这些饮料在便利店、自动售货机里就可以买到,从而让人忽视,它的成分中其实添加了一些本该接受严格管制的处方药成分。
针对长期饮用放松功能饮料所造成危害的研究虽然刚刚开始,但足以引发警惕。比如许多放松功能饮料中添加的常用成分褪黑素,它在帮助服用者入睡、保持睡眠和倒时差方面只有“微弱的效果”:在对照组实验中,褪黑素服用者的睡眠时间增加了大约13.7分钟,睡眠效率提高了大概3.1%。不过,褪黑素对焦虑导致的失眠状况基本束手无策,还具有相当的副作用,包括头疼和血糖处理能力下降。
更糟糕的是,一些“放松肥宅水”为了迎合青少年对于异域风情的好奇,会在产品中添加一些拥有严重副作用的“替代性药物成分”,比如卡瓦胡椒提取物。卡瓦胡椒曾经被美化为一种来自南太平洋岛屿,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麻醉剂与催眠剂。那些添加了卡瓦胡椒成分的放松功能饮料,竭力打造一种接近自然、保持愉悦的产品文化:视频广告中出现的,往往是颜值亮眼的青少年和原住民一起,在椰林海滩上派对追逐的镜头。
然而,它的有效成分是卡瓦胡椒内酯,它虽然对部分焦虑症状有缓解作用,但会引发肝中毒、肾功能紊乱与皮肤色素水平下降。
自流行以来,因饮用放松型功能饮料而导致急性健康问题的案例已经层出不穷,尤其集中于工作压力巨大以及学业繁重的上班族和青少年学生。2018年12月,新泽西州霍尔姆德尔市场就发生了一起中学生饮用放松功能饮料Mellow Mood导致的集体中毒事件:多人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并且有少数重症患者陷入昏迷状态。
出于安全考虑,专家建议,饮用功能性饮料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看清标签,如果含有未经药监机构批准的可疑成分则不要饮用;饮用后,应让身体保持静止休息状态,不应进行驾驶或剧烈运动;千万不要与酒精饮料一起饮用。从根本上来说,“减压肥宅水”,也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压力应对手段,因为在现实中,这些压力的源头依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