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深海塑料垃圾分布与搬运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作者: 钟广法、彭晓彤

来源: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发布日期: 2021-02-19

同济大学教授钟广法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彭晓彤的合作研究论文在Geology上发表,报道了通过“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考察,在西沙北海底峡谷获得的关于深海底栖大塑料垃圾分布与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1年2月19日,Geology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教授钟广法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彭晓彤的合作研究论文Transport and accumulation of plastic litter in submarine canyons—The role of gravity flows,报道了过去3年通过“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考察,在西沙北海底峡谷获得的关于深海底栖大塑料垃圾(macro-plastics)分布与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

该研究具有三方面意义:(1)底栖塑料垃圾占海洋塑料垃圾的70%以上,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但其在海底的搬运和扩散机制并不清楚。前人提出内潮、浊流等多种假说,但仍缺乏确切证据。该研究获得的关于底栖塑料垃圾的分布样式及其变化,为深海塑料垃圾的重力流搬运假说提供了重要证据。

(2)深海底流活动不易观测,大塑料垃圾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造沉积物具有天然沉积物所不具备的特点,如鲜艳的颜色、特殊的形状、较大的粒径(数十厘米甚至更大)和较低的密度,因此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示踪剂,用于重建或追溯现代深海底流活动。(3)该研究发现的深海底栖塑料垃圾的非均匀、聚集式分布特点为未来监测乃至清理深海大塑料垃圾提供可能。

UUID: 900d8caa-7e11-4c9e-9a95-337051e6709f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科院之声公众号-pdf2txt/2021/中科院之声_2021-02-19_南海北部深海塑料垃圾分布与搬运机制研究取得进展.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2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