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短的春节假

作者: 信浮沉

来源: 博物

发布日期: 2021-02-18

文章讨论了春节假期的历史变迁,从唐朝到民国,不同朝代对春节假期的规定各有不同,反映了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变化。同时,文章也提到了民间对于春节假期的实际操作和习俗,如祭灶和小年的习俗,以及春节假期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影响。

盆友们,春节过得如何?今天有没有精神满满地回到工作岗位?已经上班的请在评论区打1,还没回的打2,早就开始工作的请随意操作。作为一年中最主要也是最大的假期,连续七天的春节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非常解渴的——如果没有疫情,不管是串亲戚、出国玩,还是闷在家里睡几天,都差不多了。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啊!让古人羡慕去吧。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你目前享受的春节假——三天借两天加周末——其实是史上最短的(当然,全年算下来我们休的不少,狗头)。公务员:我们心向北宋春节是中国第一大节日,不过这局面并不是自古就有。对历史熟悉的盆友大概知道,汉武帝所立的“太初历”,是最早以一月一日为岁首的历法,在之前的秦朝,使用的是十月一日为岁首的“颛顼历”,而一月一日不过是个普通的月初,可能只是发工资的日子。

汉代始奉一月一日为元旦,不过风俗还没形成,大家还没有这天搞事的想法。魏晋时期才逐渐开始形成过新年的风俗。第一个正式放春节长假的朝代,当然是开明的唐朝啦。唐玄宗曾针对放假特地颁布《假宁令》,明确规定“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一年两个黄金周,刺激经济发展,从效果上看也不错。假期看起来很多的亚子不过,唐朝放假的方法跟今天不一样,不是年三十放到初六。

《南部新书》记载,唐朝是“元正前后各三日”放的,也就是大年二十七放到大年初三。当然,这个假期只是针对“公务员”,也就是官吏系统,农民商贾没人管,哪天休息随便你。唐朝的公务员在休假制度上就算幸福了,可比起北宋,就小巫见大巫了。宋朝节本来就多,逢节必休,春节、寒食、冬至休七天,圣节、上元、中元、夏至、腊月各三天,再加上平时的例常休息,合计每年假期有120天,已经可以赶上一些北欧或南美国家了。

之后的明朝清朝常有调整,基本会放5天上下,最短三天,和咱们持平。哦对,历史上还有两个特殊时段,一个是元朝和明初。元朝因是外族,对汉人的节日不重视,加上元朝本就法律严苛,全年也没几天假,春节更是完全不放假。明初继承了这个制度,直到几十年后才逐渐恢复传统汉例。另一个特殊时期就是民国。民国政府一心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在1928年5月颁布了《实行废除旧历普用国历案》,彻底把春节废了。

当时不光不放假,也不许庆祝,上街说句“红包拿来”立刻抓走。丰子恺的《废历新年的学生》,描绘的就是当时关于春节的争议。这个法案废除于1934年,也就是说,有五年时间中国是“春节禁止”的。(被催婚族居然感到有些羡慕是怎么回事)老百姓:春节工作?不吉利上面说的虽然是都是官宣资料,但和平头百姓关系不大——不拿爷家粮,不受爷家管,假怎么放看心情。不过话虽这么说,实际上谁也不敢太过了。为啥?

礼法、宗族、日子、街坊,都盯着你呢。咱们自古崇尚勤俭,男不离地,女不停机,小盆友都要手不释卷,你敢一下给自己放好几天假?街坊那些“赖汉子”、“懒婆娘”的风评您可得听着。更何况古代一天忙到死还吃不上饱饭呢。然而人非圣贤,谁不想歇几天呢?来自全社会的“隐形PUA”表面上人人服从,高歌猛打,背地里又人人想跳出圈外,领导也是肉的啊。久而久之,大家形成了默契——找个日子,都放下警棍,一块歇歇。

其实,全世界各种传统的节日、纪念日、狂欢日都有这层面的意义。民间的“春节假”从哪天放到哪天呢?宽泛地说,是从小年到正月十五,实操层面主要是小年到初五,尤其是对商业、服务业、小手工业和家庭妇女来说。小年到底是哪天呢?哎,甜咸之争又要来了。北方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咋还差了一天?有时差是咋地?这就要从小年是啥开始说了。

小年是民间约定俗成的叫法,标准的说法是“祭灶”——给灶王爷行贿,用蜜糖供奉灶王爷,用清水料豆供奉他的坐骑,让他上天汇报工作的时候别提自己家干的坏事,一嘴甜言蜜语,上天好给全家来年的吉运。这个习俗可以追述到很早,比如汉朝有个人叫阴子方,某天看到一个长发黄衣女子从灶台里爬了出来,赶忙上前道:“这就是史火龙帮主的女儿吧?”。呃,错了......赶忙上前道,您就是灶神吧?!说着就宰杀黄羊祭祀。

灶神很高兴,说你这个人不错,从今以后,你家天天都是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然后就消失了。果然,阴子方陡然而富,子孙也都有出息,最著名的后代就是刘秀嘴里的天下第一美女皇后阴丽华。这可不是我编的,这是《后汉书》上写的。不过呢,正史拍皇上家马屁附会故事也不新鲜。其实早在春秋,《论语》里就有灶王爷的事,叫“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奥是指西南角,是家神的位置。

这句的意思是,与其献媚地位高但没实权的家神,不如去讨好实权派的灶神,县官不如现管。扯远了。祭灶习俗源远流长,正日子其实一直是腊月二十四。比如范成大在诗里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到了清代,皇家在腊月二十三祭天,一想日子挺近,干脆委屈点灶王爷,一勺烩得了。自康乾时起,民间的祭灶也逐渐提早了一日,不过南方受影响较小,直到今天还没改。

从祭灶开始,民间的春节休假开始,买卖停业,员工都回家过年。直到初五,是最后一天默认大假。北方管初五叫“破五”,要包饺子,捏住小人嘴。过去这一天也叫“忌针节”,全天不许动针,不许用生米作炊,妇女不许出门访客,否则家里要倒霉。今天看来,这很明显是全社会为家庭妇女人为规定的一天“年假”,怕有的家庭拒不执行,便以“吉利”作为“要挟”。日久天长,形成习俗,就没人敢不遵守了。

不得不说,这是咱们老祖宗在农业社会发明的优秀“潜规则”。试想,如果今天的我们能拥有“员工996,公司倒霉透”、“加班人越多,股价越滑坡”、“周末还努力,高管闹脚气”这类优秀的民俗民谚,能像“晚上吃姜赛砒霜”、“带俩帽子死舅舅”一样深入人心,我们的职场将多么和谐!开个玩笑啦~不管员工还是老板,都要多努力,多发财,多放假,多玩耍!新的一年,祝大家“天天《博物》,金银满库”!

UUID: 7412f4d8-a51c-4658-a58b-de0527b243a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21年/2021-02-18_朋友,你刚刚过完史上最短的春节假.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