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寒假回家,过完春节,总要到田野里溜达一番,也总能看到河岸边成片的马缨丹开得热闹而鲜艳。周围都是枯黄的干草和翠绿的庄稼,只有马缨丹在肆意绽放。马缨丹的花朵随着开放程度不同会有颜色变化,十分好看,却引不来人们的驻足观赏。马缨丹花朵近闻会有股怪味,自是不讨人喜的,却深得虫子喜欢。
丰富多彩的马缨丹,也已经是我国南方道路边非常常见的外来物种。阳光下马缨丹一开花,这附近的蝴蝶都飞过来了。柑橘凤蝶、金凤蝶、大绢斑蝶等时而绕着花朵飞舞,款款悠悠,时而停靠花间,埋头吮吸,好生惬意。也许是对自己飞行技术自信满满,它们似乎并不怕人,只要你靠近得足够小心翼翼,它们就会一直落在花上吸食花蜜。
有一种蝴蝶也喜欢吸食马缨丹的花蜜,它飞行时,非常快速,显得有些急躁,来得匆匆,去得也匆匆,没有太多优雅的舞姿,它就是钩粉蝶。钩粉蝶Gonepteryx rhamni是一种粉蝶科钩粉蝶属的蝴蝶,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分布。钩粉蝶成虫前翅顶角明显突出呈钩状,后翅也有一个突出的角。它前后翅翅色均为黄色,但雌蝶和雄蝶稍有差异。雄蝶翅正面深柠檬黄色,前缘和外缘有红褐色斑点,翅膀中间有1枚暗橙红色圆斑。
雌蝶翅正面为淡黄白色。雌雄蝶翅反面均为黄白色。钩粉蝶幼虫长得平平无奇,身体绿色,但没有长毛,也就是一般粉蝶幼虫的模样。
钩粉蝶还有一个别名叫作“鼠李粉蝶”,因为它小时候的寄主植物就是鼠李科鼠李属的各种鼠李Rhamnus spp.。钩粉蝶从欧洲一直分布到亚洲,虽然它的分布范围比它的寄主植物们广得多,但它们的分布还是比较依赖于各种鼠李的分布。虽然钩粉蝶成虫可以四处飞行,但它的幼虫必须要吃鼠李才行,所以鼠李的分布限制了钩粉蝶的分布,没有鼠李的环境很难见到钩粉蝶。
钩粉蝶的英文名字叫作“brimstone”,翻译过来就是硫磺的意思,这可能是在形容它的翅膀颜色,它也因此深受许多收藏家的喜爱。钩粉蝶属一共有13个物种,我国则记录有6种。钩粉蝶的种加词rhamni来源于鼠李属的学名Rhamnus,这是林奈起的名字,可能想表达的是钩粉蝶幼虫以鼠李为食的意思。而钩粉蝶的属名Gonepteryx则是由利奇(Leach)在1815年建立的。
再往细了看,你还会发现,林奈在1758年给钩粉蝶命名时,用的是Papilio rhamni这个名字。而Papilio则是凤蝶科凤蝶属蝴蝶的属名,一个粉蝶科的蝴蝶怎么给安了个凤蝶科的属名呢?这要从很久之前说起。
有个叫裴蒂弗(James Petiver)的昆虫学爱好者,于1702年在他的一本著作中提到了一种叫“硫磺凤蝶”Papilio sulphureus的蝴蝶,说它要不是有黑斑和翅膀上的蓝色月亮纹,就跟英国的“硫磺蝶”(钩粉蝶)一样了,还配有它的画图,后面又透露这种蝴蝶产自欧洲。
林奈被称为现代生物分类学的祖师爷,他开创了一系列用于现代生物分类的方法,自己也命名了许许多多的生物。从某种意义上讲,林奈是第一个给生物正式命名的人,他给混乱的生物命名制定了统一的规则,所以,他有着非常大的权力和自由。林奈命名生物,并不一定要看到生物标本实物,有时也依据别人已经出版的插图。林奈在看到“硫磺凤蝶”的图画之后,就给它取了Papilio ecclipsis这个名字。
后来昆虫学家法布里丘斯(Johan Christian Fabricius)在造访了大英博物馆后,于1793年终于发现了真相:Papilio ecclipsis和Papilio rhamni是一个东西,而且就是裴蒂弗的“硫磺凤蝶”Papilio sulphureus,而“硫磺凤蝶”是一只翅膀上涂了斑点的钩粉蝶。
后来,很多人都证明了林奈命名的Papilio ecclipsis,依据的是一只人为修改过的蝴蝶标本。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国际上制定了许多生物分类法规。其中之一就是:新物种发表必须依照真实的生物标本,称之为模式标本,并要在具有一定保存能力及资质的机构进行长时间保存,以便后人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