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牛年了。牛是动物,但在植物中也有不少以“牛”为名,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牵牛;南方路边的菊科小野草夜香牛;还有天竺葵的亲戚,牻牛儿苗科的熏倒牛(牛:停停,我犯了什么错?)等等。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它不仅是“牛”,还是“金牛”,喜上加喜,它就是紫金牛,是一类很常见的植物。
看到这有人可能就要问了,“紫金牛?这啥东西,哪里常见了?”别急,不如趁着年前这几天,先逛一逛年宵花市。
你几乎肯定会看到,很多摊位在卖一种喜庆洋洋的盆栽:它们植株顶上长着墨绿色的叶子,下面挂着一串串火红火红的红果果,看起来年味十足。卖家可能会给它们起一些“富贵子”、“黄金万两”这样的吉祥名字,而实际上,它们正是紫金牛的一种,其正式的名字是朱砂根(Ardisia crenata)。朱砂根(A. crenata),又称富贵子、黄金万两等,是非常常见的年宵花卉。
紫金牛可以是一个统称,可以用来代表报春花科紫金牛属(Ardisia)的500来号成员,其中在中国大约有70种;也可以特指“属长”紫金牛(A. japonica)本尊,它是属内分布最广的物种之一,在秦岭以南的山中树林里很常见,由于被认为能入药,紫金牛被大量采挖,还好数量够多,暂时还能撑住。至于到底有木有药效嘛……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紫金牛属的灌木,和“属长”一样,绝大多数种类都长不高,能超过利威尔兵长的种类都很少(日历娘友善提问:还有人记得兵长多高吗?);但是它们的株型却很有特色。
但紫金牛可不是这样,很多种类的株型往往就是一根瘦弱的直立主干,在最顶端的地方平着长几轮叶片或者侧枝,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来年主干长高了,长出新的侧枝和叶,下面的老枝就不要了,扔掉;于是很多时候,整个植株就只有一根光秃秃的主干带着最顶上平展开来的枝叶,像一把撑开的雨伞,亭亭如盖,这就是为什么它们要叫“伞”。
紫金牛属还有好些物种的名字后缀是“红”——少年红,月月红、雪下红、虎舌红等;还有几个虽然没有直接说“红”,但也暗示了红色:山血丹、九管血,以及最前面说过的朱砂根。显然,名字里的红色不是指代紫金牛的花色。虽然有少数紫金牛能开出红花,但大多数种类都是平平无奇的小白花,它们是那么普通而且也不怎么自信,有时可能觉得自己招不到昆虫,干脆就自花授粉了事。
要是说到果实,紫金牛表示,那我们可就不困了啊!红果果可以说是紫金牛属的标配,它不仅让朱砂根借此登上年宵花市的舞台,也成为在野外识别紫金牛最简便的特征。紫金牛属绝大部分物种果实成熟后都是红色的,而且能在植株上一挂大半年,以至于很多时候上山都可以看到它们的红果果。以前我们上山采样时,远远得看到深绿色的树林里露出一抹红,那可别提多兴奋了。只是有个遗憾……这些红果子,并不能吃。
紫金牛的叶片也算是比较有个性。紫金牛属下面有一个“圆齿亚属”,其物种数量占据国产紫金牛的半壁江山,它们的叶片边缘既不是平的,也没有锯齿,而是长成波浪形的大小不一的圆齿,这在其他植物身上并不常见。当然,叶缘平滑的和长锯齿的紫金牛也是有的,不过很多紫金牛的锯齿也是特立独行。每个齿都特别小,齿尖还有一个突出的小尖头,我们称之为“啮蚀状齿”,像被老鼠啃过一样。
除了齿之外,紫金牛的叶片边缘乃至中间往往还有很多黑色或红色的小点点,我们称之为“腺点”。有些紫金牛还会把腺点长满全身,花上果上都有,多看几眼就要密恐警告了。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近些年来雨林缸的流行,叶色斑斓的紫金牛们也进入了雨林缸玩家的视线,包括前面提到的走马胎和伞型紫金牛,也有很多国外引入的物种,紫金牛栽培的种类渐渐多了起来。
不过,玩家们似乎对紫金牛的具体种名不求甚解,被他们称为“紫金牛”的,其实好些连紫金牛属都不是,而是来自相近的草金牛属(Labisia)、聚药罗伞属(Hymenandra)等;甚至还有3块钱一棵的走马胎小苗,被改了个名就标价一百多的……算了,人家高兴就好啦。
当然了,有被归并的物种,也有新发表出来的物种。作为一个盛产在热带地区的大家族,紫金牛近年来陆陆续续地有新种被发现,我本人也很有幸发表了一个(日历娘:酸)。它特产于我国海南岛,其特点是巨大的叶片上布满了凹凸不平的起伏,因此我们决定将它命名为泡叶紫金牛(A. bullata)。在牛年新春到来之际,愿大家像紫金牛一样,迎来五彩斑斓,红红火火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