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猫这个名字,大多数人都应该或多或少地听说过。然而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灵猫似乎同欧洲野猫、豹猫、金猫等一样是一种猫科动物,或者干脆就只是一个符号,至于真实的灵猫长成什么样子,那不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灵猫并不是猫科动物,也不是只有一种,而是一个较大的家族。非洲灵猫(Civettictis civetta),就是其中的一员。
非洲灵猫是一种辨识度颇高的动物,无论是体态还是长相,都有些像犬科的貉。
它们的皮毛底色为灰黄至棕黄色,两眼外周有着极为醒目的黑色区块,犹如一张面罩。很多夜行动物,比如同科的棕榈狸、浣熊科的浣熊、鼬科的黑足鼬、犬科的大耳狐等都具有类似的黑色斑块。在黑色面罩与黑色鼻尖之间,非洲灵猫的吻侧则是纯白色,对比十分醒目。颈部侧面存在两道黑色的领状斑纹,这是非洲灵猫最为显著的标识。
体侧密布黑色的斑点,排成整齐的行列,脊背中央的毛延长成为鬃毛状,并形成一条黑纹直至尾端,尾部有黑色的环纹,在尾端融合为一致的黑色,四肢下半部同样为黑色。
如此鲜明的特征使得非洲灵猫很难被认错,但是这样一种体型并不小,数量也不少的动物却并不容易见到。非洲灵猫习性隐匿、昼伏夜出,白天的时候隐匿在茂密的灌丛之间,夜晚才会出来活动。黑色的面罩被认为有助于增强夜视能力,同科的棕榈狸、浣熊科的浣熊、鼬科的黑足鼬、犬科的大耳狐等都具有类似的黑色斑块,这些动物也无一例外习惯夜行。
非洲灵猫不挑食,几乎任何可以吃的东西都会吃,包括各种昆虫、小型哺乳类、两栖爬行类、鸟蛋、腐肉和植物果实。多样化的食性使它有效地避免了与同域分布的其他动物的竞争。在非洲灵猫的分布区域内,它最大的天敌是豹,这是唯一对非洲灵猫有明显威胁的食肉动物,其他食肉动物要么对它没兴趣,要么根本没有能力捕食它。
灵猫科动物的会阴部位有一对半球形的腺体,通常也称香囊,香囊会分泌出黄色的蜡状物质,灵猫会用腺体在物体上涂擦留下气味,借此标识领地。香囊在雄性和雌性灵猫身上都存在,但雄性的腺体要比雌性的更加发达。灵猫香囊的分泌物是著名动物性香料(龙涎香、麝香、灵猫香、麝鼠香、海狸香)之一,香味的主要来源为环酮类。然而灵猫香的原料并没有任何香味,反而带有令人不快的强烈臭味,只有经过稀释之后才会变成香气。
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亚洲的灵猫种群无一例外地走向了衰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境内的大灵猫(Viverra zibetha)的数量在几十年间下降了90%以上,种群近乎崩溃;同属的大斑灵猫也一样成了濒危物种,小灵猫境况稍好,但数量也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野生灵猫资源的衰退,催生出了灵猫的养殖业。人工养殖以小灵猫为主,经过多年的驯养繁殖,现在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
只是人工个体虽多,却无法解决野生种群所面临的困境,有时甚至还要捕捉野生个体来填补人工种源,养殖的大量小灵猫无法被放归野外,最终只能被淘汰掉。
好在非洲灵猫种群数量较大,分布地又少有人涉足,并没有遭到像亚洲同类一样的悲惨命运。况且现在合成香料逐渐取代了天然香料,昂贵的灵猫香也不再是香料制造业的必需选择。因为远在非洲偏远地区,非洲灵猫躲过了厄运,它大概不会走上与亚洲灵猫同样的路。这不仅是因为它们拥有顽强的适应能力和强大的繁殖力,还因为它们有着相当不错的运气。但愿非洲灵猫能够一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在广阔的非洲大陆一代代繁衍下去,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