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深刻改变了全球高等教育格局。课堂教学不得不改为线上,校园活动几近绝迹,这些变化有目共睹。但事实上,高校受到的伤害远不止于此。在世界疫情波及面最大的美国,有高校摇摇欲坠,而不少高校不得不压缩裁减学科与专业,其中涉及最多的还是人文学科。
佛蒙特大学(UVM)建于1791年,是全美历史最悠久的研究型大学之一。
2020年12月,该校文理学院提议砍掉23个人文学科本科专业,其中包括56个本科专业中的12个、63个辅修专业中的11个,这还不包括停招了该校10个研究生专业中的4个专业。同样被砍的专业还有亚洲研究、欧洲研究、拉丁美洲研究、意大利研究等,艺术和戏剧专业将被合并。UVM并非唯一受新冠疫情困扰而裁减专业的旗舰大学。但凡与其同命运者,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所裁减的专业多是人文学科。
据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数据库的记载,有多达100多个暂停招生的计划,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文理学院不接纳新的学校资助的博士生,到莱斯大学暂停招收人文学科五个博士生专业;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暂停其人类学、社会学和艺术史专业的博士生录取,到俄亥俄州卫斯理大学拟淘汰18个专业……上述状况席卷美国,几乎所有高校都难以避免地受到了严重影响和冲击。
2016年1月7日,我曾在本专栏发表文章《日本为何关停并转人文学科》,那次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人文学科在全球范围内所遭重创在日本的反映。如今,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各高校因为校园关停等原因面临着严峻考验。首先,疫情造成财政赤字。由于新冠病毒的肆虐与疫情的广泛流行,迫使几乎所有高校都必须进行经费削减,以弥补日益扩大的预算缺口。据《纽约时报》报道,此次疫情给美国大学造成了至少1200亿美元的损失。
其次,学生数少但投入巨大。2020年,全美本科入学率总体下降4%,导致学费收入随之下降。UVM的上述23个专业中,在近三年每个专业每年的毕业生都不超过7个,学校为此背负了860万美元的赤字。该校教务长兼常务副校长普雷洛克表示,这次人文学科的重组是早已确定的学院改革的一部分。即使没有疫情大流行,也必须要这样做。上述因素似乎是导致人文学科关停并转的直接原因。
正如从前一样,每一次人文学科遭到弹压,都会引发校内外人士的强烈反对。UVM 23个专业关停并转的计划,还要获得学校各层级的委员会与学校董事会的批准,即便是通过批准,也要到今年新学年开始才会实行,但该提议已经引发了学校师生的强烈抗议。在宣布消息的几小时内,该校宗教专业大四学生布伦南就发起了请愿书,反对撤销宗教系,一天之内就收到了超过1700人的签名。
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人文学科的重要性,但在当代社会,人文学科似乎一直在走下坡路,选择读人文学科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在持续下降。这其中的原因究竟何在?首先,社会上实用主义思潮盛行,要求高校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有用之才,对大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大影响。高校在无形中也开始走上了实用为主的轨道。吉尔福德学院在裁减专业时就直言不讳地说,随着学生兴趣的变化,我们必须关注市场并改变我们的课程。
其次,大学重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轻人文。根据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从2009年到2016年,面向职业的STEM领域的学士学位数量增加了43%;同期,人文学位的数量则下降了0.4%。UVM在STEM计划和基础设施上进行了大量投资。2019年,该校耗资1.04亿美元建成STEM综合大楼,后者成为该校历史上最昂贵的建设项目。
有教授抱怨说,在过去的10年中,STEM的发展一直是这里的重中之重。再次,理工专业更容易出成果,而人文学科更强调学术积累。
不难发现,每次现实危机的出现,大都能引发人文学科是否有用或有益的激辩。在此种时刻,想为人文学科辩护,说明其对人类和社会“有用”绝非易事。关于人文学科价值的辩论已有上千年历史,但从未像今天这样具有如此悲壮的色彩。现在是到了非说不可的时刻,因为人文学科已经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为此,很多学者站出来再度为人文学科一辩。
人文学科是对个人和集体人类经验的研究,这不仅是学术上的追求,也是理解当下的一种手段。
有美国学者以当下该国所发生的现实案例为例,说明在社会动荡时期,人文学科可以让人们拥有长远眼光,以理解现实,也可以分辨社交媒体上所出现的各种信息,甄别是非。虽然人们都知道人文学科的价值,但培养创造力、创新和批判性思维还是很难与货币价值相抗衡。只要人们讨论的是短期行为、变现行为,那么人文学科就将继续面临被低估乃至被裁减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