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飞机上可以带什么消毒?春运出行问题,看这里!

作者: 七月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21-02-08

春运期间,出行需注意携带合适的消毒产品,如季铵盐类消毒产品,而高酒精浓度的消毒剂则需托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是出行时的基本防护措施。

你买好回家的票了吗?虽然今年一则“就地过年”的呼吁让许多人取消了回家过年的计划,但对家庭团圆的向往还是不少人坚持回家过年的理由。交通运输部估计,今年春运预计发送旅客17亿人次——这仍是个不小的数字。(作为比较,疫情前的2019年春运,发送的旅客人次达到了29.8亿。)可以想见,春运期间的各大交通枢纽还是会出现人流高峰。长距离的、人员密集的出行,和平日的通勤肯定不一样。那么,你可以提前知道些什么?

平时有准备的话,你的包里可能已经有一瓶免洗消毒洗手液了。它可以带上火车或飞机吗?很遗憾,根据目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大部分常见的消毒产品(酒精浓度>70%的消毒剂、84消毒液等)都不能带上火车、高铁或飞机。按民航局的规定,酒精浓度≤70%的消毒剂不能随身携带,但可以托运。考虑到酒精浓度大于60%的免洗洗手液才能起消毒作用,酒精浓度太低的产品你也没必要随身携带了。

有效成分为季铵盐类的消毒产品是个好选择。根据卫健委去年2月印发的《消毒剂使用指南》,季铵盐类消毒剂属于有效的消毒剂,而且对人体毒性低、刺激性小,可以用于手部。市面上已经有这类的消毒湿巾了,购买时留心产品的有效消毒成分(一般会标注为季铵盐、双链季铵盐、复合双链季铵盐等)即可。

人流密集的场所、交通工具内,戴口罩肯定是必须的。可以多备几个口罩在包里,以备更换。

呼吸时的水汽可能打湿口罩,使口罩的防护力下降。一般而言,可以每4个小时更换一次口罩。但护目镜、防护服就没有太大必要了。它们一般是给一线医护人员准备的,日常使用的话,难受闷气也不适合普通人长时间穿戴。手套(无论是乳胶手套还是塑料手套)也并不是普通人必备的防疫物资。如果无法像医护人员那样随用随弃、及时消毒,手套的防护意义并不大。防护面罩戴起来相对比较舒适,而且可以阻挡正面而来的呼气。

如果实在担心眼部黏膜的暴露风险,可以备上一个。

佩戴好口罩的情况下,和其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就是简单而高效的防护措施了。尤其在进站口、检票口这样需要排队的地方,可以主动和其他人拉开距离;坐下休息时,隔开座位落座。在接触过门把手、电梯按钮、扶手等多人接触的敏感器件后,及时洗手或用消毒产品擦手,可以把风险降至最低。七步洗手法是目前最稳妥的洗手方式。

如果条件有限,那么不要用摸过的手接触眼睛、口、鼻子等部位,也是相对稳妥的。出行的各个节点(进站口、检票口、登机口等)一般也会准备免洗洗手液。在过检查点时使用这些洗手液,可以降低一些手部接触的风险,也是对其他人负责的行为。

长时间的旅行还会碰到就餐的问题。如果是在机场、火车站就餐,还可以选择隔桌落坐。

但如果你已经在飞机、火车上了,错开大部分人就餐的时间,或者前往用餐的车厢并隔桌坐(仅适用于铁路出行),是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些车次、航班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全面消毒。选在消毒过后的时间用餐,是相对合适的。更为稳妥的办法还是减少用餐频次,一次吃完,速战速决,尽量缩短摘下口罩的时间。摘口罩时,要把口罩完整地取下来,对折放置。不要把口罩拉到下巴以下。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口罩内侧受污。

春运期间,虽然你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很多人,但交通站内一般会保持通风换气。火车、高铁、飞机也已经具备了空气流通的条件。尤其是飞机,和很多人想象中憋闷的机舱环境不一样,飞机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空气循环,机舱内的空气可以在3分钟内完全置换一遍。交换进客舱内的空气是经过飞机发动机引气系统引入的,且由超过200摄氏度的高温气流再冷却而成,这个过程本身即完成了对空气的高温消毒。

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长时间戴口罩的憋闷感。如果感到憋闷,可以到列车车厢的交接处呆一会;或者在确保与其他人间隔1米以上的距离下,暂时摘除口罩换气。太严重的情况,还是别犹豫,赶快求助周围的人,或者列车、航班的工作人员。有呼吸、心血管系统基础疾病(如哮喘、心力衰竭)的话,还要记得遵从医生的建议并随身备好常用的药物。去年疫情期间,有医护人员用牛奶箱的提手来解决口罩勒耳朵的问题。

这个方法同样可以在现在采用。橡皮筋等小物也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另外,需长时间佩戴口罩前,可以局部涂抹润肤剂,减少摩擦。在经常被摩擦的区域(鼻梁、耳后等),也可以先在皮肤上贴上透气的水胶体敷料,或者医用胶带、创口贴,避免皮肤直接受到摩擦而破损。

进家门前,你的家人还可能呲你一脸的酒精消毒。对于防疫措施而言,这并没有什么必要。但如果这样消毒可以换来家人的安全感,也没有什么坏处。

(只要别大量接触酒精或者84消毒液)即使病毒存在,一般也不会在衣物上存活太久。织物的纤维会使病毒脱水失活,也能阻止病毒向空气中散播。如果实在担心,用酒精喷雾消毒即可。行李箱外表面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消毒。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曾经表示:“物传人”的风险总体上比“人传人”小,需要同时满足“物品污染较重、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间较长、接触污染物品时未采取适当防护措施”三个条件。

至于你妈勒令你立刻洗头洗澡,别想多,就当是给你接风洗尘吧。

UUID: d652418a-b6cc-4b48-a728-a67ef74300cd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1/2021-02-08_火车、飞机上可以带什么消毒?春运出行问题,看这里!.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