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见到了野生兰花螳螂!

作者: 唐志远

来源: 《博物》杂志2021年1月刊

发布日期: 2021-02-08

作者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终于拍摄到了梦寐以求的兰花螳螂,记录了寻找和拍摄的过程,以及对兰花螳螂生活习性的观察。

前段时间,我和小火车老师一起去西双版纳出差了。对于拍摄昆虫,我心里一直有个“最想要拍到的明星物种”名单,自从拍摄到叶脩之后,名单里基本也就剩下兰花螳螂了。这次出差,基本都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活动。而兰花螳螂,刚好是西双版纳的明星物种,这里也是兰花螳螂在国内唯一的分布地点。其实此前,我已经来过版纳植物园很多次了。

也积攒了不少相关信息:比如冬天更容易找到兰花螳螂;它其实不喜欢花朵,却常出现在不起眼的绿色灌丛上……然而,我始终没找到它们。有好几次都是我刚离开,植物园的朋友就气我:说他们发现了!西双版纳的冬天是旱季,昼夜温差很大,白天阳光下有30多℃,夜晚温度则会降到15℃左右。即便旱季虫少,在我还是发现不少螳螂:丽眼斑螳、索氏角胸螳、丝螳、薄翅螳、日本姬螳……似乎就差兰花螳螂了!

不知不觉,出差到了最后一天,我还在苦苦寻找。太阳西沉,光线变暗了,我拿出手电仔细搜寻灌丛……这时身后有人叫我,转身一看,是个北京的“鸟人”,之前我们一起去拍过鸟。寒暄过后,当他得知我正在找兰花螳螂时,他露出一种难以名状的表情,然后打开相机给我看他刚拍的兰花螳螂……原来植物园正在举办观鸟比赛,全国各地的鸟人眼下都聚集在这里,他们建了个微信群互通鸟况。

今天下午,发现兰花螳螂的消息在群里炸了锅,大家都赶过去拍摄,估计现在还在排队呢。鸟人朋友给我发了详细的位置坐标,为确保我万无一失,还附赠了一张拍摄地点的环境照。我又转悠了一个多小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现在估计鸟人们都去吃晚饭了,应该不用排队了。按照朋友提供的贴心情报,我很快就找到了那个灌丛。手电一扫,那个粉嫩的小家伙立刻现身。

兰花螳螂就在这样的绿色灌丛上生活,凭借粉嫩的色彩和花瓣一样的腿节,假装是一朵花。如果它呆在花丛中,“竞争”会很激烈。而作为绿色灌丛中唯一一朵“花”,必定会吸引大量的访花昆虫。它身长也就2厘米左右,但在一片翠绿中实在太显眼了。虽然不是自己找到的,属于“蹭拍”,但我还是超级激动,手都有些发抖。我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举起相机试探着靠近。它突然抬起头来,盯着我看——就像其他螳螂一样大方。

咔嚓咔嚓,我变换角度拍了很多照片。仔细看,兰花螳螂的捕捉足上有很多小黑点,其实那是一些蝴蝶的鳞粉,小家伙肚子鼓鼓的,应该是白天成功抓到了一只小灰蝶。拍摄时,我会把闪光灯支架拉长,用逆光来表现它“花瓣腿”(中足、后足腿节膨大像花瓣)的质感。需要注意的是,不论从正面还是侧面拍摄,一定要注意焦平面:螳螂的复眼和捕捉足都是要重点表现的部位,不应置于焦平面外,不然就模糊了。

不一会儿,又有几拨儿人打着手电来了。我闪身让出位置,两个女孩凑上去用手电照着开始拍摄。我轻声叮嘱她们:“对它温柔点哦。”在我离开时,还有人正赶过来,今天这小家伙不知当了多少回模特,真是辛苦了。希望它一切安好,能顺利长大。

UUID: 7cfe9406-d05a-4a01-8da0-d2e4c60e729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21年/2021-02-08_我终于见到了野生兰花螳螂!.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