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在国立高等经济大学发现,与他人意见不一致会在大脑活动中留下'痕迹',这使得大脑能够在以后调整其意见以支持多数人的观点。这项研究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
我们经常在他人影响下改变我们的信仰。这种社会行为被称为从众,它解释了我们行为的各个方面,从选举投票到青少年中的时尚趋势。
脑研究最近很好地揭示了社会影响对决策的短期效应。如果我们的选择与对我们重要的人的观点一致,这个决定就会在大脑的'快乐'中心得到强化,该中心涉及负责学习、运动活动和许多其他功能的更大的多巴胺系统。相反,在与他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大脑会发出'错误'信号并触发从众行为。
然而,关于社会影响在我们形成意见并了解到他人意见后如何影响大脑活动,研究甚少。国立高等经济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决定研究他人的意见是否会导致大脑活动的长期变化。科学家们使用了脑磁图(MEG),这是一种独特的方法,可以详细观察人类大脑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活动,其时间分辨率高于传统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在实验开始时,20名女性参与者对一系列照片中描绘的陌生人的信任程度进行了评估。然后,他们被告知一大群同龄人对是否信任这些陌生人的集体意见。有时,群体的意见与参与者的意见相矛盾,有时则一致。半小时后,受试者被要求重新评估他们对同一陌生人的信任。
研究表明,参与者在约一半的情况下因同龄人的影响而改变了对陌生人的看法。此外,他们的大脑活动发生了变化:科学家们发现了过去与同龄人意见不一致的'痕迹'。当受试者再次看到陌生人的脸时,他们的脑在瞬间发出了信号,表明上次他们的个人意见与同龄人的评估不一致。很可能,这种信号的固定使大脑能够预测未来因意见分歧可能产生的冲突,以避免这些冲突,这可能是无意识发生的。
有趣的是,大脑中负责记忆检索的顶上小叶区域参与了对过去与群体意见不一致信号的编码。很可能,大脑对那些遇到意见分歧的陌生人的面孔比其他人的面孔记得更牢。
因此,他人的意见不仅影响我们的行为,还导致我们大脑工作方式的长期变化。显然,大脑不仅迅速调整到他人的意见,而且开始通过多数人的视角来感知信息,以避免未来的社会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