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疫苗,世界就会好么?|巡山报告

作者: 王立铭

来源: 王王王立铭

发布日期: 2021-02-07

本文由浙江大学教授王立铭撰写的“生命科学·巡山报告”系列文章之一,主要讨论了新冠疫苗的开发、效果及其对未来疫情走势的影响。文章详细介绍了12支主要新冠疫苗的技术路线和特点,分析了疫苗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如病毒变异、疫苗特性差异、政治化问题等。最后,作者提出了后新冠时代的可能景象,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并呼吁建立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以应对全球性难题。

新冠疫苗上市了,我什么时候能打?不同的疫苗效果如何?打了疫苗,世界是不是很快就可以恢复正常了?在今天的“生命科学·巡山报告”中,“智识前沿学者”、浙江大学教授王立铭将带来关于新冠疫苗的系统介绍,以及未来新冠疫情走势的分析和讨论。

过去这段时间,有很多朋友在持续追问,希望我能聊聊新冠疫苗的话题。大家不光关心不同国家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到底有什么差异,也关心疫苗什么时候能广泛推广,还关心有了疫苗,新冠疫情会呈现出什么新趋势。

所以,在这期巡山报告里,我就来系统地讨论下疫苗这个话题。

我们首先来看看全局。

根据纽约时报的统计,截止2021年2月5日,全球范围内一共有超过150种新冠疫苗进入动物或人体临床试验阶段,其中67种疫苗进入人体临床试验。在这些疫苗当中,已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被批准进入临床应用、或者已经发布了三期人体临床试验数据,预计很快将开展大规模使用的疫苗,一共有12支。

也就是说,在未来这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里,人类世界能够依仗的新冠疫苗,主要就是这12支。

按照疫苗开发的技术路线来分,这12支疫苗可以分成四个类别:

1. 首先是4支灭活疫苗。这里面包括我们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三支由中国企业开发的灭活疫苗,分别来自科兴生物(Sinovac),国药集团(Sinopharm)中国生物北京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三家机构。另外还有一个是由印度巴拉特公司(Bharat Biotech)开发的,已经开始在印度国内使用。我想你肯定听说过,灭活疫苗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疫苗开发路线。

2. 其中2支是重组蛋白疫苗。分别由美国的诺瓦瓦克斯公司(Novavax)和俄罗斯的国家病毒学和生物技术研究所(Vector)开发。这个技术相对好理解一点,就是直接在实验室和工厂里利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大量制造刺突蛋白,注射到人体当中。

3. 还有4支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分别由中国康希诺公司(CanSino)、美国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英国阿斯利康公司(AstraZeneca)、以及俄罗斯加马利亚研究所(Gamaleya)开发。这种疫苗开发路线需要稍微再多解释几句。腺病毒是一类常见病毒,人的普通感冒很多就是腺病毒引起的。

4. 最后2支是核酸疫苗,或者叫RNA疫苗。分别由美国的莫得纳(Moderna)公司和德国BioNTech公司开发,后者的开发过程中美国辉瑞(Pfizer)也有深度参与,所以也经常被人们叫做辉瑞疫苗。这两支疫苗可能是最近曝光度最高、争议也最多的疫苗了。

好了,说到这里,你应该对目前新冠疫苗的开发格局有一个大概的认知了。总的来说还是很值得乐观的。面对百年一见的巨大公共卫生威胁,在生物医学最新进步的支持下,在各国监管机构的协助下,全人类迸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短短一年内,12支疫苗已经推进到了大规模应用阶段,数千万人已经接种了疫苗。

说到这,我们就可以追问题目里那个问题了:疫苗有了,世界就会好么?

我得提醒你一句,这个问题真的比你预想得要复杂。如果非要简单回答的话,我的看法是,世界会好,但大概率不是你期待的那种好法。

想要疫苗用下去,很快人类就能够彻底结束新冠疫情,甚至彻底消灭新冠病毒,回归新冠之前我们习惯的那种生活方式,这个期待大概率是不切实际的。

我们先来看看新冠疫苗到底起到的是什么作用。

在这12支疫苗当中,目前公认效果最好、接种范围最广的,是那两支核酸疫苗。在2020年12月份公布的3期人体临床试验结果中,BioNTech公司和Moderna公司的疫苗,在完成两针接种之后,都记录到了95%左右的有效率,而且几乎能够完全预防重症的发生。

而且这一点也确实在真实场景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两款疫苗都已经被批准在北美和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使用。特别是在不到一千万人口的小国以色列,两款疫苗加起来已经接种了超过500万次,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天十几万针的速度增长。这么推测的话,以色列已经有相当比例的人口获得了疫苗的保护,也应该能够在几个月内完成全面的疫苗接种。

可真实世界远比这个复杂。至少有下面几个因素,为人类对抗新冠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第一个因素是,新冠疫苗能够显著降低疾病严重性,但很可能无法阻挡病毒传播。

第二个因素是,病毒在持续变异,疫苗的作用可能会快速衰减。

第三个因素是,现有疫苗的不同特点,可能会对大范围推广构成挑战。

第四个因素是,疫苗可能会被政治化、武器化,从而影响疫情的防控。

说到这里,我想我们可以给疫苗出现之后的世界做一点沙盘推演了。

在2020年开始的时候,大多数人基于SARS的历史惯性,期待新冠疫情也会在几个月后奇迹般地消失,让我们的生活得以回归常态。一年后的今天,伴随着全球新冠确诊病例突破一亿,我想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在和新冠共存的新时代里,寻找全新的生存之道了。

而疫苗的到来也不会改变这个局面。

就如我们刚才的讨论,虽然新冠疫苗的开发速度史无前例,效果也确实惊艳,但新冠疫苗大概率无法阻止病毒的持续感染和传播,无法阻止病毒的持续变异和免疫逃逸,也不太可能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一抓就灵的灵丹妙药。

就如纽约时报的专栏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说,人类历史被永久性的切割成了“前新冠”(Before Corona, BC)和“后新冠”(After Corona, AC)时代。

我们不妨来简单推测一下后新冠时代会发生什么。

我想,伴随着疫苗的快速普及,重症新冠肺炎的出现频率会大大降低,在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里,新冠肺炎的健康威胁会逐渐减弱,也许会逐渐向季节性流感靠拢。

但是,新冠疫苗大概率需要频繁的升级和接种。

而为了快速的升级开发疫苗,我们就必须持续追踪新冠病毒,监测新突变的出现和传播。

我们在过去一年习以为常的很多管控措施,比如出入境限制,旅行限制,强制隔离,个人防护措施,也将成为常态。

而在全世界普遍接种疫苗之前,各个国家也很难做到彻底打开国门,恢复前新冠时代的国际交流。

如果你的目标始终是回到前新冠时代的“好日子”,那你大概率是要失望的。要我说呢,认清这一点也很重要,毕竟合理的预期是我们规划未来的基础。

但与此同时,在后新冠时代,在和新冠病毒共存的时代里,也孕育着全新的秩序和机遇。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人类最近两三百年的日子,其实是过得太舒服了。我们习惯了科技高歌猛进,习惯了文化日新月异,习惯了在地球上唯我独尊,也习惯了没吃饱了没事干就拿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干戈你死我活。

在疫苗开发的历程中,其实类似的国际合作已经有一些很好的例子了。

如果真能如此,那后新冠时代的人类世界,可能要比前新冠时代更加光明。

好了,这就是本期的巡山报告。下个月6号,我继续为你巡山。

UUID: 6afc9b60-e94c-49df-8275-db4f7f384f72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21年/2021-02-07_王立铭:有了疫苗,世界就会好么?|巡山报告.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16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