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了万维网的他,如今却想亲手推翻它。他有个计划,一个推翻现有互联网,重建数字世界的计划。提出这个计划的“黄毛小子”,在某种程度上还真的够格。因为他正是当今互联网世界的创世神之一、有“万维网之父”之称的大佬——蒂姆·伯纳斯-李。1989年的12月,在欧洲原子核研究会上班的他,正式把自己发明的“小玩意”取名为“World Wide Web”,中文译作万维网。
如果说因特网只是在物理层面上把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话,那么万维网这项服务则是另一场革命。它让每个人都能通过建站表达观点、能通过浏览器刷网页冲浪、能用简单的一个链接,联结到天涯海角。1991年,老李就上线了世界上第一个网站http://info.cern.ch。后面的剧情大伙们应该就很熟悉啦,一个属于互联网的新时代正式到来了。
无数个网站和网页涌现在万维网上,像什么Yahoo、Google、百度、新浪等等等,它们中的佼佼者,也成为了如今所谓的互联网巨头。然而就像大部分的父母一样,这位被称为“互联网之父”之一的大佬,怎么看自己的孩子都不顺眼。因为老李觉得,如今的数字世界已经背离了它的初心。他在二三十年前,就宣布万维网完全免费的,不申请专利权,也不征收专利费。而且他设想的网络世界,人人都是平等的、自由的。
现实却是,如今的互联网已经被少数的科技巨头所垄断。网络的自由和免费、反而成为了巨头们敛财的工具。在如今的互联网环境下,如果你没有花钱买产品,那么很可能,你就是被卖的产品。巨头们就这样廉价地从我们手上获取个人数据,形成了数据霸权。而我们,只是巨头们卖给广告商的商品罢了。更可怕的是,为了让你看更多的广告、获取你的更多数据,那些科技巨头的高智商程序员们会不断地优化算法,去取悦你,让你“上瘾”。
老李就坐不住了,他提出来一个名叫SoLiD的项目,希望能够改变这个乌烟瘴气的现状。而SoLiD要做的,就是把你的个人数据归还于每个用户,让大家摆脱巨头们对数据的霸权。这计划的核心是:你可以把个人资料存在自己建的服务器上,或者说使用别家的存储服务。简单说,储存大伙们数据的东西叫做Pod,并且通过开源的SoLiD数据存储技术进行访问。只有在你的允许之下,第三方才有资格接入你的数据。
并且它们只能使用,不能另行储存。当你准备登录某个网站或者App的时候,需要通过Pod接入应用;离开的时候,可以选择像拔掉U盘一样,把数据全都带走,移到下个你想使用的地方。用起来可能有点像我们常见的“使用微信登录”、“使用QQ登录”等等第三方登录服务。可以接入部分已有的数据,然后使用。但SoLiD项目要做得更加彻底一点。
如今大量的个人数据大都是在一个个巨头的手上,它们形成了一个个的结界,看似互联,其实都是在占山为王。而且所谓的一键登录也大都存在于有合作关系的网站之间。毕竟,你总不可能用微信号注册和登录支付宝,或者把淘宝上的数据同步到京东吧。而在老李的计划下,SoLiD加持下的未来网络应该是这样的:用户从科技巨头的手里拿回来了数据的主权,资本家们也都省省心,别白费力气去搜刮用户的数据了。
用户的数据也都存在Pod上,数据也可以完美的移植,只需要一个账号就能通行全网,做到Pod在手,天下我有。应用和数据分离,还权给广大网民。老李就觉得,这才是他“最初想要的样子”。当然啦,罗马并不是一日建成的,SoLiD是个开源的项目,老李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基于SoLiD开发自己的软件。老李也成立自己的公司,名叫Inrupt,提供数据的存储服务。
目前,包括BBC、NatWest银行和英国国家卫生服务局(NHS)等等的机构,都在借助SoLiD解决部分的问题。只不过离真正的推翻现有的互联网格局,或者说是重塑数字世界,还是有不少距离的。毕竟,很多时候孩子长大了,也就由不得自己了。这种直接和互联网巨头们抢饭碗的行为,占据金币为己有的恶龙们必定不会支持,而且SoLiD在技术上、实用性上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往往是瘦骨嶙峋,即使你发明了万维网,也同样道阻且长。但不能否认的是,在最初的设想中,互联网应该属于每个人。“This is for everyone.”(这是给每个人的)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发明了万维网的蒂姆·伯纳斯-李向世界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