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毛麟角:中国早期留美的数理同门女双杰

作者: 范明

来源: 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21-02-03

王明贞和王承书是中国早期留美的杰出女性物理学家,她们在物理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玻尔兹曼学派的“嫡系”传人。王明贞在统计物理学和噪声理论方面有重要研究,王承书则在核物理学和气体动理论方面有开创性工作。

20世纪被称为物理学的世纪——物理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改变了人们看待世界的基本观点,深刻影响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长期以来,物理学一直是男性主导的领域:自从1903年玛丽·居里因“研究电离辐射现象时做的非凡工作”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来,在216位物理学奖得主中,迄今只有四位女性。尽管女性的科学道路异常艰难,一个多世纪中仍有诸多年轻女性以玛丽·居里为楷模,投身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并为此奉献终生。

在20世纪初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中国现代女子教育逐步兴起发展,一些有志女子开风气之先走出国门,留学海外。1912-1949年间,有十多名中国女性赴欧美留学,后来均成为杰出的物理学家,本文主人公王明贞和王承书就是其中的两位。

王明贞(1906-2010)是清华大学第一位物理学女教授。

她是江苏苏州人,毕业于燕京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密歇根大学,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后在云南大学和圣母大学任教,1955年回国并成为清华大学教授。她出身名门。

父亲王季同是清末民初自学成才的数学家、机电和化学专家,1902年出版的《积较补解》、《泛倍数衍》、《九容公式》等著作,是中国介绍西方数学的早期重要书籍,1911年在英国爱尔兰皇家学会会刊上发表的《四元函数的微分法》一文是目前所知中国学者最早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的现代数学论文。1930年代,王季同研究出一种新的电网络计算方法,载入中央研究院的《科学记录》,被后人称为“王氏代数”。

祖父王颂蔚是明朝正德年间的文渊阁大学士王鳌的第十三世孙,曾任晚清军机章京,是蔡元培的恩师;祖母谢长达是苏州有名的女权运动先驱,创办了振华女校(现苏州十中),还组织了一个妇女放足会,号召妇女起来自己解放自己。姑姑王季茝是第一位华人女博士,1918年以《中国皮蛋和可食用燕窝的化学研究》的论文获得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另外,王明贞的兄弟姊妹也在学术方面颇有建树。

她的哥哥王守竞是中国第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的多原子分子非对称转动谱能级公式是1920年代理论物理最重要工作的一部分;姐姐王淑贞是与林巧稚齐名的中国卓越的妇产科专家之一,素有“北林南王”之称;两个弟弟王守武、王守觉均为中科院院士。

王承书(1912-1994),中国核物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第二机械工业部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及605所副所长。

本科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41年留学美国密歇根大学,1956年回国。王承书籍贯湖北武昌,在上海出生、北京长大。她的父亲王扬滨于光绪29年(1903年)参加癸卯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10名,曾任兵部和民政部主事,后官费留学日本,在明治大学学习法律和警政,民国初年归国,担任内务司长等职,并兼警官高等学校教授。

她的外曾祖父(其母的祖父)何芷舠辞官退隐扬州,建造了号称“晚清第一园”的寄啸山庄,俗称“何园”。何芷舠晚年率家弃园,东进上海滩,投资金融和实业界。虽然后来家道中落,但其子孙在政坛及法律、科技、教育、卫生界却名人辈出。排行老二的王承书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数学天赋,“二小姐算账”在她家中已成为上下皆知的口头禅。随家人迁居北京后,王承书相继在培元小学和贝满中学读书,成绩一直遥遥领先。

她总爱手捧书本,在小花园里专心阅读一下午,任凭姐妹们在一旁玩闹。1930年中学毕业后,王承书被保送到燕京大学物理系,与著名旅美物理学家袁家骝同窗。王承书是燕大物理系前后三届唯一的女生,连续三年成绩第一名,所在班级最后只有四人毕业,她就是其中之一。毕业时,王承书荣获“斐托斐励学会”(The Phi Tau Phi Scholastic Honor Society)金钥匙奖。

“斐托斐励学会”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学术团体,由国立北洋大学的美籍教授艾勒斯(Joseph H. Ehlers)发起,“斐托斐”是希腊字母Phi Tau Phi的音译,分别对应哲学(Philosophia)、工学(Technologia)、理学(Physiologia),以“选拔贤能、奖励学术研究、崇德敬业、共相劝勉、俾有助于社会之进步”为宗旨。

UUID: f8089528-4b09-4217-ae15-9b9f80d0b861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21年/2021-02-03_凤毛麟角:中国早期留美的数理同门女双杰.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11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