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一则新闻,说是一位“健身达人为了塑造完美身形,每日大量摄入蛋白质,导致肾脏负担过重”,于是媒体又纷纷报道“医生提醒成年人每天蛋白正常摄入量为65克”“摄入过量的蛋白质不仅无法吸收,还会加重胃肠肝脏及肾脏负担”。而在不久之前,张文宏主任说“生病要多吃蛋白质”“增强免疫力要多吃蛋白质”“早餐不许喝粥”,媒体都一哄而上强调“多吃蛋白”。许多人于是一头雾水:到底该吃多少蛋白质?
多大量是所说的“大量”?
先来说说健身达人这个案例的问题。在这个案例中,能够确定的事实是:“大量摄入蛋白质”而“肾炎”同时存在于一位健身达人身上——到底是“大量摄入蛋白质导致了肾炎”,还是“肾炎小伙大量摄入蛋白质导致了症状”?医生和媒体都是“选择了前一种解释,而无视了后一种可能。这,是逻辑问题。
下面来说科学问题。新闻中并没有说这位健身达人“大量摄入蛋白质”的“大量”到底是多少,只提到了“成年人每天正常蛋白质摄入量为65克”。这里有两个关键词:“成年人”——其实指的是一般成年人,而健身达人、运动员不在这个“一般”人群之中;“正常摄入量”——是指推荐摄入这么多,并不是说摄入超过这个量就是“过量”了。就像Vc的“正常摄入量”不到100毫克,而实际上摄入量到1000毫克也不会有问题。
蛋白质的摄入量,“多大”算是“大量”呢?对于蛋白质的需求量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来自于蛋白质的能量占总能量的10%-15%,另一种是每公斤体重摄入0.8克到1.2克蛋白质。按照前一种表达法,能量消耗少的人每天总能量2000大卡,那么蛋白质的需求量在50-75克;如果是消耗量比较大的人群(比如体力劳动者和运动人群),按2400大卡计算,那么蛋白质需求量在60-90克。
按后一种表达法,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每天的蛋白质需求量在48-72克;一个75公斤体重的人,则在60-90克。在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上,大家会看到一个NRV%值,是指100克(毫升)食物中的某种营养成分占每天需求量的比值。对于蛋白质,这个比值就是以60克作为基准来计算的。比如蛋白质含量3%的牛奶,NRV%值就是5%。
不管哪种算法,蛋白质的需求量都是一个范围。一般来说,对于“优质蛋白”(即满足人体氨基酸需求效率高的蛋白),比如蛋、奶、肉、大豆中的蛋白,需求量就可以少一些,而不那么优质的蛋白(比如大豆之外的其他植物蛋白),满足人体需求的效率要低一些,蛋白总量的需求就要多一些。
上面的摄入量是针对普通人群的“推荐摄入量”。对于大运动量,尤其是健身、增肌的人群,他们对优质蛋白的需求量要高得多。
即便是非专业运动员,健身期间也往往推荐蛋白摄入量到1.6克/公斤体重,还有推荐1.8甚至更高的。如果按照1.8克/公斤体重来算,一个75公斤的人每天“推荐摄入”的量是135克。135克蛋白质相当于多少食物呢?大概700克鸡胸或者20个完整鸡蛋(只吃蛋清的话约30个)。
当然,现实中我们吃的其他食物中也会有蛋白质,并不需要从单一食品中获得,这个计算只是告诉大量,并不是“多吃”一些肉蛋奶就会导致“过量摄入蛋白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