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中美洲的冬天,洪都拉斯的新乔卢特卡桥(New Choluteca Bridge)觉得特别冷。它一动不动地站在岸边上,看着河水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头也不回地流走。在金色日光中的桥感觉不到温暖,它一边眷恋河水,一边思考自己桥之为桥的意义在哪。孤独多年后,新乔卢特卡桥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它在人们的认知里,变成了自己生活的写意画:考试就像新乔卢特卡桥,我的努力在桥上,考试范围在河里;工作就像新乔卢特卡桥,项目计划在桥上,项目实际在河里;谋生就像新乔卢特卡桥,我擅长的事情在桥上,赚钱的工作在河里;一些地方的防疫就像新乔卢特卡桥,防疫措施在桥上,新冠疫情在河里;新乔卢特卡桥,笔直骄傲地横跨在无用之地。让我们再看它一眼。桥本无意如此。从前,在地球另一端的洪都拉斯有一条河,名叫乔卢特卡河。
1937年,美国人在河上修了一座乔卢特卡桥。这座桥是悬索桥,就是说桥上有几根高大的柱子,柱子上有悬索用来固定桥面,跟美国的金门大桥一样。50多年后,随着经济发展,车水马龙,一座桥不够用了。人们谋划着,为了幸福的将来,要在乔卢特卡河上再新修一座桥。1998年春天,在一家日本公司的努力下,一座新桥拔地而起,这就是我们的新乔卢特卡桥。
跟美国人不一样,新乔卢特卡桥没有用悬索结构,而是X印良品风的小跨度拱桥,白净笔直。如果不知道什么叫小跨度拱桥,你就再往上划一下,看看新乔卢特卡桥大概是什么样子。这里很想说一下。很多媒体搞混了老乔卢特卡桥和新乔卢特卡桥,甚至说老乔卢特卡桥是小时候的新乔卢特卡桥。不要信,看有没有悬索就行了。网上流传的图,说是河流逃走的前后对比,其实左边是老乔卢特卡桥,右边是新乔卢特卡桥。
《新华字典》有云:桥,就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我们有理由相信新乔卢特卡桥一度是符合这个定义的,而非作为装置艺术而诞生,否则洪都拉斯人也不用隔着半个地球把日本建筑公司请来走个过场。但是时隔久远,我确实找不到服役中的新乔卢特卡桥的照片了。估计很难有人找到,毕竟国外媒体都用老桥照片来蒙混过关了,对不对?直到飓风来临。
没有新乔卢特卡桥服役照片的另一个原因是:你永远不知道意外来得有多快,快到没有留下足够的影像资料。1998年10月22日,代号“米奇(Mitch)”的超巨型飓风在加勒比海形成,继而气势汹汹地朝着洪都拉斯推进。7天后,“米奇”登陆洪都拉斯,顿时就造成了大规模的洪水和山体滑坡。作为近200年来最致命的大西洋飓风,米奇让洪都拉斯损失了约35000栋房屋,还有50000栋房屋受损。
其中就包括了建成才半年的新乔卢特卡桥。让我们还原一下这座桥在飓风中的经历。1998年10月29日,“米奇”携狂风暴雨靠近乔卢特卡河。山上的植被被破坏,形成泥石流和巨量的洪水。洪水冲毁了两侧引桥的桥墩,只留下了主体结构部分的桥墩和桥面,也就是照片中那孤独的一截桥。桥毁了,河也被带跑了。由于整个河谷只剩下4个主桥墩,所以水流在流经主桥墩时会变慢,洪水中的泥沙也在主桥墩上游堆积起来。
这样一来,河中间的泥沙越堆越多,水流只能从旁边过;这又导致旁边的河道越冲越深,最后干脆就在原河道的旁边另辟蹊径。这个场景就像高速公路的收费站:两边的通道是能快速过的ETC通道,中间是比较慢的人工收费通道,车会在人工通道里越堵越多,形成一个车流岛,时间一长大家就都去弄ETC了。河是自由的痛了累了就换条路依然滚滚向前断桥留在原地因为它注定只能成为这条河的桥。不说了,再说心酸。幸福和快乐是结局。
“米奇”走后5年,受到重创的洪都拉斯修复了新乔卢特卡桥。更神奇的是,乔卢特卡河的河道仿佛浪子回头一般,又自己移了回来。像所有过程坎坷结局快乐的故事一样,新乔卢特卡桥的经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首先是梗图。比如这个。桥:项目计划;河:项目。其次,必须是教训。
对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人,这种“彩礼备好新娘跑了”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因为大部分桥在设计的时候就会直接横跨整个河谷,把可能过洪水的地方都安上坚固的桥墩。住在黄河流域的朋友肯定看到过,黄河上的大桥怎么就那么长啊,比河水宽好几倍,甚至在没有水的地方也建得挺扎实的,从一面河堤直接拉到了另一面的河堤。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洪水来了把河给拐跑了。
而乔卢特卡河……你们往回看看照片,根本没有河堤;另外,乔卢特卡河的河水很浅、河道变动频繁,所以没有什么航运船舶来往,对桥洞的高度没什么要求,以至于桥修得又矮又短,引桥也很精简节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当地的经济实力有限,不愿意建足够长的大桥。最后,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像新乔卢特卡桥,一方面要承认有些外力不可抗,另一方面还是要想想,会不会是自己没有做好迎接暴风雨来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