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休闲旅游盛行的当下,景区高昂的门票价格往往被民众所诟病。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着力引导和推动景区门票价格回落,以适应公众消费能力。环顾历史,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宋代,人们的出游活动已渐成常态。那么,宋代的旅游胜迹是否要收取门票?其价格又如何呢?
两宋时期,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使市民生活逸趣横生。宋朝境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催生了旅游活动的兴旺。
从北至南,既有山、湖、溪、岩、洞等自然资源,亦有寺观、园林、楼阁、古迹等人文资源,尤其是市坊规制被打破后,喧闹繁华的市井民风引人留恋驻足。此外,清新脱俗的乡野情趣,也吸引不少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在当时,除皇庄和部分私家园林外,绝大多数的游览胜地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但在一些寺院宫观或私家园林处,收费才能游览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在宋代,声名远播的寺院宫观大多建于风景秀美之地,北宋文人苏辙就吟诵有“四方清净居,多被僧所占”的诗句。除了优雅的自然环境外,不少寺院宫观还有独具特色的景观。如河南省浚县的太平兴国寺,就以“牡丹红紫盛开”名扬天下;闻名遐迩的嵩山少林寺,则以险峻幽邃的嵩山为屏障,引八方来客前来游览。这些著名的人文景观令游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当各地的游人来到寺院宫观游览之时,僧道们便向来访之人酌量收取规费。
宋代佛道颇为盛行,凡来到寺院宫观的游客大多为虔诚的善男信女,他们以钱币或实物的方式,捐纳相应之物,以供养自己所信奉的神灵,继而达到祈求和还愿的目的。
如果说寺院宫观向香客收取的规费较为隐晦的话,那么私家园林面向游客所收取的门票则更为直截了当。宋代营造私家园林渐为风尚,一些实力雄厚、财赀颇丰的达官显贵和富贾巨商,往往耗费巨资营造园林。
苏州沧浪亭便是由其首位主人——北宋著名诗人苏舜钦购地所建,好友欧阳修在《沧浪亭》一诗中对苏舜钦营造宅邸的花费坦言:“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尽管这些私家园林多由个人出资兴建,但建成后大多面向民众开放游览,如吴兴(今浙江湖州)的丁氏园,“春时纵郡人游乐”;苏州的南园,早期为“吴越广陵王之旧圃也。老木皆合抱,流水奇石参错其间”,此后,宋徽宗将南园赐予蔡京,“每春,纵士女游观”。
除了寺院宫观、私家园林收取门票费用之外,一些人还将园内所种植的奇花异草作为观展之物,向游客收取一定的观赏费。北宋文人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说:“魏家花者,千叶肉红花,出于魏相仁浦家,始樵者于寿安山中见之,斫以卖魏氏。魏氏池馆甚大,传者云,此花初出时,人有欲阅者,人税十数钱,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魏氏日收十数缗。”缘于魏家园内有名花“千叶肉红花”,凡游人欲观赏者,需缴纳“人税十数钱”。
也就是说,只有缴纳一定的费用,才能够观赏此花。北宋文人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记载了陈州(今河南周口)花户因栽培奇花,向观赏者收取费用一事。花户牛氏的家中“忽开一枝,色如鹅雏而淡。其面一尺三四寸,高尺许,柔葩重叠,约千百叶,其本姚黄也。而于葩英之端,有金粉一晕缕之,其心紫蕊,亦金粉缕之”。牛氏将这个独特的花卉品种“以缕金黄名之”,并将此花悉心看护起来,规定只有“人输千金,乃得入观”。
于是,牛氏单靠此花,在数十日间,就获取了近千贯的收益。有趣的是,张邦基自己也按捺不住好奇之心,通过向花户交付一定的观赏费用,才始见此花真容。
宋代旅游胜迹兼收门票,其本质反映出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精于商道的宋人依托寺院宫观、私家园林、奇珍异宝等独特资源充分获取经济收益,已然成为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从而助推了两宋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