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疯人院”毕业的魏哲巍,十年前做学霸,十年后育人才。在普通人眼中,魏哲巍是典型的学霸,竞赛拿省一等奖,保送和高考都能上北大,本科作为04级北大数院信息数学系第一名毕业,在港科大3年半读完计算机博士,又在欧洲算法中心做了两年博士后,28岁回国加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33岁破格晋升为人大当年最年轻的正教授、博导。
如今,魏哲巍成为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的首批老师,为人大培养有温度的人工智能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回忆考学生涯时,魏哲巍始终态度谦和,还屡屡以“学渣”自居。但这无关“凡学”附体,行进在学术的道路上,他看到过许多更巍峨的高山,在言谈之间不时流露出对知识的敬畏。由高瓴资本捐资成立的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不满两年,曾因组建豪华的导师团队而“出圈”,在2020年9月,这所年轻的学院迎来第一批学生。
作为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的负责人,魏哲巍同智东西分享了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有着怎样的教学特点和愿景,以及学院探索人工智能教学方法的思考与选择。在科学思维与人文精神交融的人民大学校园里,一群富有想法和激情的年轻人将涌入人工智能这一方兴未艾的浪潮。他期待帮助学生们成长,去开拓人工智能的更多可能。01.从长郡中学到北大“疯人院”,与天才为伍的求学历程。
2008年,魏哲巍以北大数院信息数学系第一名的成绩本科毕业。但在他长期的求学经历中,他的自我认知却并不是一个“学霸”。北大有四大“疯人院”——数院、物院、化院、生科,其中数学科学学院(简称“数院”)是四大“疯人院”之首。这里云集了全国智商爆表、天赋异禀的学神级人物,在这里,恐怖的智商压制对于多数普通高考生来说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在北大数院,魏哲巍领略了什么是“天才中的天才”。
“纯数学的学生太厉害了,”魏哲巍感叹道,“我北大毕业后,才知道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因为天才实在太多了。”02.卓越的科研实力。那么,对于既有天赋,又不吝勤勉的科研工作者来说,他们所取得的科研成绩必然是耀眼的。2014年,在丹麦做满两年博士后研究,魏哲巍决定回国发展,来到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从事大数据领域的研究。
魏哲巍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大数据近似算法,其核心思想是利用采样(sampling)、略图(sketching)等技术将大数据转换为小数据,解决由数据规模扩张带来的计算效率问题。数据库与大数据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的传统优势方向,2014年加入信息学院之后,魏哲巍教授在数据库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每年都在SIGMOD会议上发表论文,至今已经持续7年。
正是由于这些优秀的成果,让魏哲巍在2019年通过全校选拔破格晋升为正教授,成为了信息学院乃至人民大学最年轻的教授。03.融合AI+人文学科,培养有温度的人工智能人才。转到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算是顺水推舟。魏哲巍是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方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团队中的一员,这个实验室的部分师资,都随着实验室主任文继荣教授一同进入了高瓴人工智能学院。
谈及学院的目标,他引用了文继荣教授常说的一句话:“我们要培养有温度的人工智能。”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的重要使命,是促进AI与人民大学的法律、传播学、经济学、社会治理等一流人文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跨学科人才。
04.国内人工智能各方面人才都很欠缺。魏哲巍教授认为,在当前国内人工智能产学界,各方面人才都很欠缺。一方面缺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人才,这些恰恰是国外非常关注的领域。另一方面是交叉人才。这也是为什么高瓴人工智能学院非常乐意与社会学、法学院等学院合作。魏哲巍说,原则上,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的选修课面向全校公开,其他学院的学生如感兴趣,均可选修相应课程。05.结语:知识的传递永无止境。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国人民大学以法学、新闻学、金融等偏人文社科专业而闻名,其实中国最早的数据库教学研究正是在人民大学开创的,而发展以深度学习为重心的人工智能技术,迄今还离不开海量高质量数据的驱动。科学思辨和人文精神的底蕴,早已刻在人民大学的基因中。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既背负着兴盛人民大学理工类学科的希望,也正迈向一个将人文教育、人文情怀与人工智能交融的未来,这也将是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将接受的独特熏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