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个画完就得抹掉的坛城沙画,是怎么费劲儿撒的沙?最近在看数据可视化大佬 Manuel Lima 的《The Book of Circles》,整本书都在介绍历史上和生活中出现过的各种有“圆”的事物,其中,就有讲到西藏那边的唐卡画。我之前在云南旅行过一阵,看到那边的一些藏族同胞有这种唐卡画。下图绘制的唐卡画是曼陀罗,也叫坛城,宗教中观想为佛教神祇居住的空间。
特点是描绘了一个带有四个门的曼陀罗,两层城墙,居中是包含一个带有中心点的圆,以对角线划分4个三角色块。我是 Cast,学机械设计的,通过动图带你看各种东西的制作过程呀~后来在看纪录片 SamSara 时,有镜头给到这种坛城图案的五彩缤纷的沙画,但是做完没多久在僧侣冥想后,就得给立刻抹掉……惊呆了,不知道为啥会这样处理,是用繁华的瞬间消失来代表尘世的虚无吗?
我也不懂宗教,但我好奇的是这个制作过程,怎么能用沙子做得这么精细?搜了很多的纪录片,基本都是央视拍的,看完可以说很有文化感受了~今天就来和大家介绍一下这种精致独特的沙画~坛城沙画里那些沙子,我一开始还以为是直接用的矿石粉末,碾碎了直接用作颜料,用到沙画中去。
心想这么多矿石,得多有钱……然后看央视的纪录片《手艺》里介绍说有色矿石只是作为矿物颜料,用来染色常见的洁净白沙,原来如此……将黄色矿石碾碎成细粉后加水搅匀,做成颜料。和经过筛选的精细白沙混合。在揉搓、沥水、晒干后就是有单一颜色的彩沙成品了。不同颜色的彩砂也就是所用矿石颜料不同,比如蓝铜矿石可以磨出蓝色矿物颜料,孔雀石可以做成绿的。而且看介绍还有做色彩组合,利用不同的颜料混合搭配出某种所需单色细砂。
坛城沙画并不是直接在地面就“撒豆成兵”的,打底子的环节是有的,先从中间开始构图,然后逐渐向外绘制。计算好尺寸和角度后,用的类似是墨线留痕的操作,只是这里的棉线用的颜料是白色的。计算好尺寸和角度后,用弹线的方法在地面留下痕迹,弹出基本的几何线条来。
画外圆的方法,让我想起了小学数学课没带圆规的时候...只不过我是用两只笔绑在一起,一支笔做支点,一支笔转动……而这里是一端固定作为中心点,另一端缠绕着笔尖去绕圆走线。在差不多做好精细的构图后,来看一个几何大图,非常像建筑设计大蓝图了,制作过程异曲同工啊~我最好奇的过程就是怎么把不同颜色的彩砂,撒得这么稳定和均匀?然后注意到了下图中的出砂小工具。
来个侧视图,僧侣左手握着一个细圆嘴铜管,右手不停的划拉,彩砂就通过管口均匀流出,细细堆砌和勾勒画面……来看一个铜管上的锥型齿特写,这么一看就比较容易理解。当僧侣去敲击和划拉铜管时,整根铜管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受力,因此出砂才能均匀和稳定。那如果是大面积的单一颜色,就还有下图这种扁嘴宽口铜管,制作坛城沙画的工具也是非常多样的。图中很多的僧侣还戴着口罩,这是为了防止呼吸时把画布上的彩砂吹散。
这活儿太精细了,必须一丝不苟、一气呵成...原理解析起来是不难的,实操没个几年练不出这手艺……一般一幅坛城沙画根据不同的规模和尺寸,需要一众有经验的僧侣们协同作业数天甚至上月才能完成,更别提前面制作颜料消耗的那几天功夫……但是僧侣们围绕做片刻冥想后,主持喇嘛就会用降魔杵划掉坛城中央的直线。
接着就是我们一开始看到抹去坛城的毁弃画面……沙子变回了沙子,尘归尘、土归土,一切皆空的感觉了……清扫地面后,仿佛什么也没有留下,我看得虚无了……前一刻还是华美的沙画,在顷刻间就化为了乌有,连痕迹都不留一点……等等!Cast 还有话说……这种我觉得很艺术,留言说出你的感受。
我是固然知道自己的生命也只是人类历史长河里那一丢丢微不足道的进程,但有时候还是会有些身不由己焦虑...2021年就希望能学会放过自己,把在过程中享受到的愉悦放在第一位,新的一年就从洗澡时唱歌,扭个腰子跳个舞开始~让自己发个一天的呆又怎么了呢?唯一的问题就是...发呆没多久,怎么又是周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