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中国人古典生活的活化石

作者: 沈安海

来源: 《百科知识》

发布日期: 2021-01-09

建水,位于云南南部,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典城市,被誉为“中国人古典生活的活化石”。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南诏国时期,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古建筑,如朝阳楼、建水文庙和朱家花园等。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建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建水不仅是古建筑的博物馆,也是活生生的文化遗产,其古井和陶艺作坊等传统元素至今仍在使用,体现了建水人民对传统的珍视和传承。

建水,一个活生生的中国古典世界。六百多年前,由一群生活家、匠人在蛮荒之地建筑的天堂。六百年后,它的城依旧雕梁画栋,它的人依旧在诗意栖居。诗人于坚在《建水记》中这样写道。2015年冬天,于坚带着比利时汉学家麦约翰来到建水。一生都在研究中国文化的麦约翰感慨道:“我一辈子要找的那个中国,就在这里。”

建水,位于云南南部、红河中游北岸,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建水的建城史可追溯到南诏国时期(738—902年),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惠历城。“惠历”是彝族古语,即大海之意,汉语则译为“建水”。古城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汉唐时期,云南通往越南的“通海城路”途经曲江和南亭(建水南庄),建水成为由滇池地区通往外部的关隘。自此,历朝历代都将建水作为军事重镇,加以大力发展。

14世纪晚期,明朝廷“移中土大姓,以实云南”。二三十年间,有数十万移民背井离乡,迁徙云南。临安,本在杭州,江南移民们怀揣营造天堂的梦想,想要打造一座属于他们的新的“临安城”。明洪武年间,在此设临安卫。之后,在原来土城基础上扩建成砖城,并在四座城门上各建城楼,楼为三层,各高四丈,雄伟壮观,整座城建了60年才完工。与彩云之南其他土城相比,这座有着四座城门的城市无疑有霄壤之别。

此后,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古城其他三门皆被毁,唯遗东城门(朝阳楼)屹立近600年不倒。

作为滇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建水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称。城池虽不大,但在3.3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保留有历经12个世纪的建筑物,30多条街巷、550多处被列入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性建筑依旧保存完好。

不仅如此,历史上的建水文风盛行,元代初期创建文庙庙学,明朝以后又相继建学政考棚、州学、书院、府学等,成为滇南最高学府。其学风兴盛,文名鹊起。明清开科取士,有时云南一榜举人中,临安学士竟占半榜之多,故又有“临半榜”的美称。

走进建水古城,首先看见的是有“小天安门”之称、雄镇古城东南的朝阳楼。

朝阳楼是滇南重镇建水历史悠久的主要标志之一,始建于1389年,城墙从南至北长77米,从东至西宽26米,高24.5米,进深12.31米,面阔26.8米,五开间,三进间,环廊周通。整座建筑的形制很像北京天安门,故有“小天安门”之称,但比天安门早建成28年。600多年的朝阳楼,历经无数兵灾战乱,饱受50多次大小地震的破坏,有几次全城房舍遭到严重损毁,尤其是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十一月初二之大地震。

结果,这座城楼安然无恙地挺过来了。登上朝阳楼,建水古城尽收眼底,远处的文笔塔、近处的崇文塔、高处的焕文山、低处的小桂湖均历历在目。

从朝阳楼下穿过,便进入建水古城。建于元代的文庙就在古城建中路西段。文庙亦称孔庙,建水文庙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是云南省境内修建的第二座文庙。历经700多年、50多次扩建,其建筑之规模、细节之精美及保存之完好,仅次于山东曲阜的孔庙和北京孔庙。

跨入大门,迎面可见高大的孔子铜像。其后是占地40多亩的泮池,也称“学海”,池中有一小岛,岛上建有“钓鳌亭”,寓意“学海无涯”“独占鳌头”之意。泮池后是围有石栏的半月形唇台,东西各有“礼门”“义路”石牌坊。历朝历代,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场所,而且是各地的最高学府。当建水还是临安府时,建水文庙不仅是临安府学所在地,还一度寄寓着邻近的元江府学。在一座文庙里安置两个府的府学,这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多见。

建水之所以被称为“古建筑博物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朱家花园。该园坐落在翰林街中段,是朱渭卿兄弟所建的宗祠、家宅和后花园,为云南省首屈一指的私家园林。这组规模宏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有大小天井40多个、房屋200余间,主体建筑呈“纵三横四”布局,是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附后三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并列连排组合式民居建筑群。

因其房屋和庭院建筑格局独具特色,故有“滇南大观园”之称。在朱家花园中,最能体现府第气派和华丽的建筑是水上戏台。戏台建造在300多平方米的水池之上,面积30多平方米,三开间,并有二耳房,为化妆室和道具室。台口呈“八”字形,延伸于池上,以四根石柱虚悬在水中,柱头雕以石狮、石象,其上以横梁露头雕成龙、凤等形状,造型玲珑奇巧,雕琢精致。

朱家花园借鉴了江南园林的布局方式,但又有所突破:江南园林以素雅为总体特征,朱家花园则以华丽、精致为底色。园中那数不清的梁栋、格门、窗棂,无不雕龙雕凤、描金绘彩,且雕工精致、造型生动。

从朱家花园出来,在古城里走街串巷,发现这里到处都是古井。这些古井形态各异,井口有一眼井、两眼井、三眼井、四眼井……甚至还有十二眼井。

更难得的是,这些古井如今仍在正常使用,承担着建水人泡茶、洗菜、做豆腐的功用,是建水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井口大小,最后比拼的还是水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西门大板井,以大板井水酿制的豆腐是建水最好的豆腐。行走在建水,人们最大的感觉就是——建水是“活”的。不仅在古城内,而且在古城周边,依然保留有大量鲜活的珍贵文化遗产。紧挨古城的碗窑村是一个窑火烧出来的村落,著名的建水紫陶就发源于此。

现在的碗窑村,处处都是陶艺作坊,家家都有紫陶匠人。传统,在这里不是没落的代名词,而是时尚与创意的文化基因。

UUID: a0f3f074-0f7d-4209-9b28-9ecde6242020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百科知识公众号-pdf2txt/2021年/2021-01-09_建水,中国人古典生活的活化石.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