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学》2021年一月刊新刊导读

作者: 环球科学

来源: 《环球科学》

发布日期: 2021-01-07

2021年一月刊《环球科学》新刊导读,涵盖了从宇宙学到神经科学的多维度科学故事,包括超新星爆发、人体病毒组、核废料储存、手移植术、大灭绝后的生命重启、网络认知操纵、ITER项目、弦论以及宇宙地图绘制等内容。

2021年一月刊新刊来了。本期杂志将呈现多维度、多个科学视角的精彩故事。在“大”和“小”的空间维度上,科学家将捕捉瞬时的超新星爆发,绘制最大的宇宙图谱;解析380万亿个和人体共存的病毒;并通过精巧的技术实现神经、血管等的连接,成功实现手移植。在“过去”和“将来”的时间维度上,生命曾经历过多次大灭绝后,而在当前的第六次大灭绝之后,生命将如何重启?

超新星爆发是宇宙中最剧烈的天体现象之一,科学家也曾根据以往的观测经验建立起超新星模型。但伴随着望远镜的升级,天文学家发现了越来越多模型之外的特殊超新星,它们极为明亮却转瞬即逝。为此,天文学家需要完善超新星模型,而这甚至有可能让我们预测出超新星爆发。

近十年来,一个新兴的名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体病毒组。据科学家估计,人体内正生活着380万亿个病毒,其数量是细菌的10倍,它们几乎遍布人体的每个角落。许多病毒并不会让人患病,人体只是它们狩猎适合寄生的细菌的场所;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病毒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如何发挥“好”病毒的益处,以及抑制“坏”的病毒,是当前的一项重大挑战。

在瑞士泰利山下,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建造了一个岩石实验室,他们的实验目标是:找到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安全储存核废料的地方。就目前的分析数据来看,硬泥岩粘土层是最有希望的候选项。搭配上金属制的核废料储存容器以及膨润土颗粒,这块区域或许能保证核废料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发生泄漏,但它能否真正坚持100万年?

虽然手移植术的首次成功实施要追溯到超过20年前,但直至今日,这依然被视作一种高风险手术。接受手移植术的截肢患者需要逆转截肢带来的神经结构重组,以适应他们的新手,但这一点却尤为困难。令人意外的是,一些接受手移植术的人能迅速适应他们的新手,这些案例揭示了神经系统惊人的适应性。

每当大灭绝事件发生后,全球的生物多样性都会遭受灭顶之灾。但是,地球上的生命总是顽强的,能以不同的方式复苏,形成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新世界。如今,我们正面临第六次大灭绝事件,不同以往的是,这次的地球已经经过人类科技的深度改造,生物和生态都受到了非常明显的影响。这一次大灭绝事件将如何发生,又将如何决定幸存生物的命运?

在网络环境中,人们寻找、阅读和分享信息的过程,似乎都会受到某些操纵。算法会给用户提供喜欢的信息,而网络机器人会诱导人们去分享低质量的信息。受此影响,人类的认知越来越极端化,甚至社会被割裂成了不同的群体。但最底层的原因其实是人脑的认知偏差——当信息过载时,人们倾向于听从信任的人和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而网络操纵扭曲并且放大了这一过程。

2020年7月,ITER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在各种配套设备按序就位的情况下,这项耗资巨大、影响深远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已经正式宣布进入总体安装阶段。我们也有幸借此一睹ITER核心设备的细节。

弦论是现代物理学史上被研究得最为深入,但仍未被证实的理论。它们的特性勾起了理论物理学家以及数学家极大的兴趣。这些模型的一大显著特征是一类此前从没有人注意过的数学对称性。正是这种对称性促使理论物理学家提出了超对称的概念。这种对称性光芒四射,在数学和物理学中都非常有用,因此,很多理论物理学家都觉得这一定是大自然宏伟计划的一部分,哪怕实验学家找不到证明它存在的任何直接证据。

在过去20年间,通过一个口径只有2.5米的小型望远镜,斯隆数字巡天计划(SDSS)通过对多种天体的观测与定位,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宇宙的膨胀历史。就在2020年7月,SDSS的四期项目发布了迄今最完整的宇宙三维地图,我们得以首次追溯110亿年前的宇宙演化。对于宇宙学家而言,SDSS及其“继任者”正为我们揭开宇宙最神秘组分——暗能量——性质的冰山一角。

UUID: c586344b-c49f-490b-9253-42966d6cbae5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环球科学公众号-pdf2txt/2021/2021-01-07_如何储存核废料100万年《环球科学》新刊导读.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