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将近,柯林斯字典照例在年末公布了本年度的“年度词汇”。2020年度词汇是lockdown(封锁),也就是对旅行、社会互动等方面采取的严格的强制性限制。自今年年初冠状病毒大流行以来,很多人只能通过视频通话在小小的屏幕中见到至亲好友。随着一些国家和地区封锁时间的延长,许多人开始关注这种情况对人们心理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
我们直觉上都相信,积极的社会互动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而极度孤独是一种令人厌恶的状态,这种状态会促使人们修复缺失的东西,就像“饥饿”的感觉一样。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我们在社会隔离的状态下对社交的渴望,和饥饿时对食物的渴求拥有共同的神经基础。研究论文已于近日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上。新研究的部分灵感来自2016年的一项研究。
在先前的研究中,科学家在小鼠大脑中发现了一组神经元,它们反应了孤独感,并会在隔离后产生进行社交互动的驱动力。对人类的心理学研究同样表明,剥夺社会接触会导致情绪问题的出现,但这些感受的神经学基础尚不清楚。研究招募了40名以大学生为主的健康志愿者。为了营造完全隔绝的环境,他们把志愿者“关”在校园里的一间没有窗户的房间里长达10个小时。在实验过程中,志愿者不允许使用手机。
隔离实验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整个实验环境真的会让人感到陌生、异常,并且“与世隔绝”。在10小时的隔离或禁食结束后,每位志愿者都需要在观察一些照片的同时进行MRI扫描。这些照片包括了一些食物的照片、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图片,还有鲜花等“中性”的控制组照片。研究假设,当进行了社交隔离的志愿者看到人们享受社交活动的照片时,他们黑质中的“渴望信号”与禁食后看到食物图片时产生的信号相似。事实确实如此。
此外,黑质的激活程度也与对食物或社交活动的渴望程度有关。研究还发现,人们对隔离的反应取决于他们日常的孤单程度。那些在实验之前的几个月就长期感觉孤立的人,在10小时的隔离期之后,会比那些社交生活丰富的人表现出更弱的社交欲望。研究人员还观察了大脑中其他部分的激活模式,包括纹状体和皮质,发现饥饿和隔离分别激活了这些脑区中的不同区域。
这说明,这些区域对不同类型的渴望反应更为特化,而黑质则会产生一种更普遍的信号,反映了各种各样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