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中国数学会等单位为了纪念中国现代数学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姜立夫先生诞辰130周年,举办了“姜立夫先生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暨中国数学基础教育高峰论坛”。在论坛上,多位关心中国数学教育的有识之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2001年颁布的“数学新课标”再度成为讨论的议题。《返朴》获授权在此刊发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李克正先生在论坛上的发言,希望与读者诸君共同思考。
李克正先生在发言中提到,对于中学数学教育,他深知关键问题出在中学阶段。他参与了与一些中学的合作,听课、交流讨论;讲课,有普及性的报告,也有专题课程;通过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指导中学生做数学研究,每年指导1-2名;为中学生写课外读物。他特别提到,他在少年时代就读到很多数学家写的中学生课外读物,水平都很高,如姜伯驹先生写的《一笔画和邮递路线问题》。
李克正先生还提到,他有一个“数学教育技术讨论班”,办了很多年,从中走出了2名博士和20余名硕士。讨论班的成员将中学近年来的数学统编教材,包括各种版本的,各年度的,从头至尾讨论了至少两遍,对这些教材非常熟悉。讨论班成员写的文章都很严谨。
关于“新课标”中的改动,李克正先生认为,真正的实质是内容的取舍,即“what”层面的问题,而不是“how”层面的问题。他举例说,在初一代数中就没有了多项式的带余除法,那么后面的辗转相除法、最大公因式和最小公倍式、进一步的因式分解、不可约多项式、唯一因子分解定理、高中的余式定理等等就更不可能有了。而有理式的分解就更不会了,所以很多大学生不会做简单的积分题。
李克正先生强调,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必须掌握在数学界,尤其要依靠那些不计名利投入中学教育的数学大师们。否则无法避免现很多不良倾向的危害,如教育政治化以及造假欺骗。他建议趁此会议建立一个微信群,邀请关注教育的数学家们加入,作为一个可以经常讨论数学教育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