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名称有一些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比如梓、桑等;还有一些是来自其自身的特点,比如紫花地丁;还有一些是和人名、地名有关,比如秦岭藤、惠林花等。也有一些植物的名字看似有个来源,但是当你真的去思考的时候,却发现似乎并不是那么回事儿,比如今天要说香果树。看上去香果树的名字可能暗示着这种植物的果实有香味,但是无论是我本人亲自闻过,还是询问其他闻过的朋友,都没有发现它的果实有什么香味。
不过不管叫什么名字,都不影响香果树作为被研究的热点。
香果树是茜草科的成员,茜草科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科,包含种数超过11000种,大多数成员分布在温暖区域,其中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物种,比如用于治疗疟疾的金鸡纳树,以及世界著名的饮料——咖啡。香果树是一种比较高大的乔木,最高可达30米,其胸径最粗则能达到1米。
香果树比较容易引起人关注的形态特征莫过于其5枚花萼裂片,时常会有1片扩大,长成叶片状,并且具有较明显的色彩差异。不过这个变异的萼裂片特征并不是香果树所独有,在同科的部分属中也有,比如玉叶金花属。
香果树属是中国特有单种属,仅包含香果树一种,其已知天然分布区仅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地区,仅有少数种群扩张到了秦岭北坡,即北温带最南边,紧邻亚热带区域。过去植物学家曾认为香果树属有两个成员,除了香果树,还有一个狭叶香果树,分布于缅甸、泰国等地,不过后来经过对这个物种的材料的仔细研究了,发现这其实是茜草科另一个已知的物种——裂果金花。
香果树属是仅分布于中国的单种属,但是在地质史上,香果树并不孤单。北美和欧洲均有香果树属物种的化石出土,表明曾经在这些地方有香果树属的其他成员存在。根据古生物学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香果树属应该起源于2000万年前的北美大陆,随后向亚洲和欧洲扩散,在一系列的环境变迁当中,只有亚洲的香果树生存了下来,而北美和欧洲的种类均已灭绝。
不过这些在亚洲东部幸存的香果树现在也过得不算太好。
生态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的香果树天然种群内老树较多,幼苗和年轻的树很少,这意味着这些香果树种群更新困难,年龄结构呈现衰退型。除了生境受到破坏等外部因素,香果树自身的生殖生物学特性也造成了其繁殖困难。
首先,香果树首次开花的树龄较大,野外观察到的首次开花的香果树树龄均超过了20岁,而其开花还有较长的间隔,通常为2-4年;其次,香果树在花期和果期均有败育现象,导致其结实率较低;第三,香果树种子发芽率低,仅有10~20%,且发芽条件苛刻,对温度,光照和湿度等均有较严格的要求,同时种子生活力通常仅有1年,之后便无法萌发。
种种限制因素导致香果树的生存状态受到威胁,它也因此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而受到法律的保护,不过保护效果还需要落实到具体的保护工作中,并不是给一个物种分配一个保护等级就意味着它真的能得到保护。香果树种群内的个体较为集中,但是不同的种群间隔较远,种群间基因交流较少,这导致了其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另外还有一些种群规模很小,已知的最小种群个体数量不足10株,如果没有人为的干预,这个种群最后是否会消失都未尝可知。
说到具体的保护方法,经典的三部曲可以作为保护工作的总纲:设立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研究播种技术和无性繁殖技术进行迁地保护,将人工繁育的个体进行野外回归。当然总纲永远只是总纲,里面还会牵扯到无数的细节需要完善,有很多的技术难题需要攻克。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有相应的人员参与。
对香果树来说,生存条件远没有达到崩溃的边缘,而针对其开展的研究也不算少,这是香果树的幸运,也是我们的幸运,希望那些更需要保护的物种也能拥有这样的幸运吧。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香果树为什么叫做香果树呢?为了解开这个疑惑,我专门在半夜时分打扰了一位对香果树有深入研究的朋友。按照他的解释,香果树得名的原因大概是一个认知上的偏差:香果树的花香味明显,并且同一个花序内,花后逐渐结果。
当最早开放的花的果实逐渐长大时,后期的花才陆续开放。如果观察不够仔细就会认为它的果实有香味,久而久之就有了香果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