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一个#中国男女平均身高东亚第一#的话题上了微博热搜,中国人过去三十多年变得越来越高,尤其中国男性成为了全世界身高增长最快的群体之一。针对这一话题,有人在感慨祖国快速成长,感恩生活条件的提高,有人在为自己的身高道歉,也有人在好奇这些数据来源和准确性。
这个热搜话题的来源于11月7日《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结果,但它的研究内容远远不止如此。该研究是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牵头进行的,根据1985年至2019年间的20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对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身高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呈现了第一份“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全球身高和BMI可比数据。研究汇总了过去2181例人群研究实验的数据,涉及到了6500万参与者。
根据贝叶斯分层模型,该研究发现了各国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身高和BMI值随年龄和时间变化的趋势存在很大差异,这可能与在校期间营养条件好坏具有很大关系。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帝国理工学院公共健康学院教授马吉德·伊扎提(Majid Ezzati)如此评论。
在2019年,根据19岁青少年的平均身高数据,世界身高最高的国家主要位于西北欧和中欧,其中荷兰的男女生均为最高(183.8cm,170.4cm);身高最低国家主要位于南亚和东南亚,其中东帝汶男生平均身高最低(160.1cm),位于中美洲的危地马拉女生平均身高最低(150.9cm)。最高和最低国家的平均身高差达到了约20cm,相当于女孩8年的身高生长差距,或男孩6年的身高生长差距。
过去35年,各地区身高变化也是不尽相同。从图1(B)中明显看出,蓝色表示身高变化最大。值得注意的是,身高大幅增长出现在一些东亚、东南亚、中东等地的新兴经济体。其中,中国19岁男生增长排名第一,比1985年增加了8厘米,平均身高175.7厘米,位列世界第65;中国19岁女生增长排名第三,平均身高163.5厘米,位列世界第54。
然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国家显示为粉红色或白色,即在1985年后身高变化为停滞,甚至有所下降。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和健康水平的一个指标,为体重(kg)与身高平方(m²)之商。由于身高增加会导致的体重增加,BMI主要衡量在一定身高下,个体体重是正常、超重还是偏轻。一般情况下,BMI增加被认为是一种不健康的生长趋势。
在2019年,针对19岁青少年数据表示:最高BMI国家主要位于太平洋岛屿上,而最低BMI主要位于南亚、东南亚、东非和中非地区。其中,最低和最高的BMI之间相差约9~10 kg/m²,相当于25kg体重差距。从1985年到2019年,各地区BMI变化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变化小于0.5 kg/m²的人群主要是日本和意大利、俄罗斯和丹麦等欧洲国家的男女生,以及中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女生。
BMI增加高于3kg/m²的人群来自马来西亚和大洋洲的男女生、中国男生以及墨西哥女生。
该研究还利用了出生在2000年的生长数据,分析其从5岁到19岁之间身高和BMI随着年龄和时间的变化轨迹,并与标准WHO生长数据以及世界平均生长数据作比较。研究发现,许多国家的儿童能够健康生长到5岁,但在上学期间的生长却落后了。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中等收入国家,包括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中东、北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等。
研究人员表示虽然多种因素在身高和体重发展中起作用,但营养和环境才是关键的可调节因素。在人口层面,遗传因素对身高和BMI的影响有限,移民后代的身高通常在几代后与居住国人口的身高趋同。另外,虽然身高或BMI可能与孕期状况、出生时的身高体长、青春期起始时间相关,但这些因素也都受食物和营养影响,能量均衡与足够的蛋白质、脂类和微量营养素对发育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