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切花,不过和很多人不一样,我对精心打理花束兴趣不大,我更感兴趣的,是切花市场。逛切花市场的心情,可能和很多人逛农贸市场时不无二致:找个闲暇时光走走停停,一来可以看看琳琅满目的鲜切花,二来也可以看看花店的“奸商”们的成本到底有多低——鲜花市场的花都是按扎卖,花枝尺寸在30厘米左右的切花一般是20枝一扎,50厘米以上的切花一般是10枝一扎,价格各有不同,但终归是相当便宜。
在花市,大捆的鲜花让人欣喜又麻木。至于种类,普通的鲜切花市场上最多见的还是传统五大鲜切花:月季、非洲菊、康乃馨、菊花、唐菖蒲——它们绝对是市场的宠儿。和一年四季轮番轰炸的五大切花不同的是,有一类切花是季节性的,其中我最喜欢的季节性切花,要数马蹄莲(Zantedeschia aethiopica)。春天的馈赠。人在北方,自然不能和江浙、两广、云南这些满是鲜花的地方相比。
在这边,每年3月到6月是马蹄莲上市的季节,6月之后不能说没有马蹄莲,而是其他季节的马蹄莲的质量要远逊于此时。质量好的马蹄莲花莛粗质地坚实,雪白的佛焰苞还未完全张开,半卷着还能看到其中鹅黄色的花序。这样的马蹄莲适水性很好,价格也不贵,大约30多块钱可以买到两三扎。它们的切花尺寸可以达到60厘米以上,最适合买回家插在高高的玻璃筒瓶里,非常典雅。
怪不得欧洲人非常喜欢把马蹄莲作为婚礼花束——素雅的颜色搭配洁白的婚纱,的确很衬。不可言说的暗语。欧洲人对马蹄莲有很深的情结,而在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它们最为盛行。在那个时候,严格的社会规范束缚着人们表达的自由,让人们相互接触时局促而不自然,好在此时上流社会开始流行盆栽和切花。一束花束的美的确能让人心灵愉悦,不过在维多利亚时代,它们更重要的身份是当做传递情感的媒介。
各种方便获得的花卉都被人们贴上各种不同的语言标签来作为暗示,例如黄色的花代表原谅或者感恩,粉色的花则代表浪漫和欣赏。马蹄莲花序的造型比其他鲜花更为独特,它雪白的佛焰苞中夹带着嫩黄的花序,让它具有了更为隐秘以及暧昧的含义。它们来自非洲。不过马蹄莲并不是欧洲本土的植物,它最早出现在欧洲是在1664年,巴黎皇家植物园的插图里,而不是希腊女神习惯流连的水溪边。
阿弗洛狄特看到的“马蹄莲”其实是欧洲常见,并且开花时也具有白色佛焰苞的水芋(Calla palustris)。马蹄莲的故乡在南非以及东部非洲的湖区,何时到达欧洲谁也不清楚,但一被引种就迅速地博得了欧洲人的青睐。马蹄莲是典型的天南星科植物,白色心形佛焰苞是天南星科植物独有的标志。它们喜欢生长浅水以及沼泽地带,肥厚海绵状的叶柄以及花莛可以让它们在浅水中呼吸,因此可以栽培在水田中。
在台湾,因为这种独特的栽培方式,马蹄莲又被称作“海芋”。种不同,个性也有异。很多喜欢马蹄莲的人都发现,高大的切花马蹄莲很容易栽培,而花色丰富的彩色马蹄莲栽培起来却很麻烦。这是因为马蹄莲属按照生长习性不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常绿种类,一类则是冬季休眠的种类。常绿类马蹄莲有两种,分别是上面提起过的的马蹄莲和香花马蹄莲;而其他几种则是具有休眠期的种类。
常绿类的花期在冬春两季,如果管理得当马蹄莲甚至可以周年开花。而具有丰富颜色的彩色马蹄莲则大多是有冬季休眠期,正常花期则在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