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打牌——“该我了,多罗(抽卡)!”(瞥一眼手中的卡),“哼哼,我相信我的自然保护区,终于来了,丹顶鹤!”“怎么可能,竟然是翼展长达235厘米、东亚的特有鸟类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濒危物种、湿地生态关键种丹顶鹤?”“到此为止了,这是最后的一击!”游戏《展翅翱翔》中收录了大量鸟类的逼真动态。
在这款根据经典桌游改编,刚刚登录Steam平台的卡牌游戏《展翅翱翔》里,你真的可以用不同的鸟类来打出《游戏王》或者《炉石传说》的效果。还能使用不同种类的鸟类构建得分最高的自然保护区;甚至可以从这些真实设计的鸟类卡片上学到不少鸟类生态和保护的知识。
《展翅翱翔》的诱人之处,不仅在于精心设计且相当有深度的资源管理和卡片能力组合策略,还在于游戏中每一张卡片的设计都来源于真实的鸟类以及它们的习性。玩家在游戏中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得分最高的自然保护区。而想要得到高分,就需要引入不同种类的鸟类。游戏的鸟类卡牌包含了170种鸟类,所有的图案绘制都经由专业人员科学手绘,甚至你在引入鸟类的时候还会有该种鸟的叫声和旁白介绍。
不同的鸟类会根据其栖息地、喜好的食物、翼展大小以及生活习性拥有不同的“技能”。如果你想要将一种鸟类引入你的保护区,通常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玩过卡牌游戏的应该都能明白,就像炉石中的“水晶”或者万智牌中的“地”——而在《展翅翱翔》中,这种“费用”则是不同的食物,由丢骰子获得。比如食用鱼类的鸟需要你拿出若干鱼,食用植物种子的鸟需要你拿出谷物等等。
当然也有不用“费用”的,比如黑美洲鹫,因为这种鸟类食用腐肉。
而既然是模拟保护区建设,那么鸟类的繁殖当然也是重头戏。游戏提供了三种区域用于引入鸟类,分别是森林、草场和湿地。在草场中,你能够选择让鸟类繁殖并产蛋,而产出的蛋有些可以用于引入新的鸟类物种,有些则可以用于开辟新的区域。游戏显然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特性并将其开发成为游戏的核心机制:引入鸟类—产蛋—开拓领地—引入新的鸟类这一正向循环。
这一点设计其实相当巧妙:一个可持续的鸟类保护区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靠对产卵地和抚育幼崽地的保护。由于过度开发森林或湿地而让鸟类失去繁殖地,进而导致其濒危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之前提到的丹顶鹤。丹顶鹤会在春夏季在湿地的滩涂芦苇丛中筑巢并抚养幼崽,并在冬天前往南方越冬。
除此以外,鸟类卡牌还具有筑巢特性(平台、树洞或圆形巢等等)、得分和特殊技能的设定——当然,都是根据真实情况来的。一般来说,越是稀少或是关键性物种,其分值就越高。这是因为该物种的出现意味着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较为完善,这样才能支撑处在食物链较高位置或者需要更多资源才能够生存的物种。为了体现这一点,一般分数较低、较为常见的鸟类都有提供资源的技能特性,比如山雀能够提供更多谷物。
利用更多资源引入的分数较高的鸟类一般都是大型稀有鸟类,而它们一般会带来“奖励卡”,比如引入丹顶鹤能够让玩家选一张奖励卡使用。奖励卡模拟的是人类的活动,比如观鸟、多样性研究和某种特质的研究等等。使用“后院观鸟人”可以在你的保护区中有很多种类的鸟时给予一定的得分收益(也就是物种更丰富),而“林务官”则可以让你在森林区域中有不少鸟类时拿到收益(也就是森林保护区)。
筑巢特性也用在这里,比如有些奖励卡奖励的是有一定数量某个种类的巢穴。
这些人类的活动和喜好也许有某些偏好,但只要安排得当,这些关注能够反过来帮助保护区建设得更好(更多资金投入,政府更加重视等等)。而玩家同时也会注意到,为了引入这些关键种并获得奖励,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又是十分必要的,并不会出现玩家只记住了一些珍稀物种而忽略整个生态的情况。
由于每局游戏牌组是随机的,丢出的资源骰子也是随机的,搭配上相当深度的策略设计,就算你对卡牌游戏没有兴趣,自然、鸟类爱好者也完全可以当做是鸟类图鉴来收集,毕竟精美的插画也值得这个价钱。
那么除了鸟类,还有没有其他物种的游戏或者类似的游戏呢?实际上在《展翅翱翔》出现之前,这种将自然或者科学原理融入游戏,或者干脆用这些原理制作出的游戏就不鲜见,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名作。一个比较新的游戏是《先祖:人类奥德赛》,用开放世界动作游戏的模式模拟了人类祖先从1000万年前开始的演化历史。
在这款游戏中,你扮演的是我们的祖先——猿。你需要使用你的感官来小心翼翼地察觉周围的危险,和其他生物搏斗,觅食,集体活动,抚育下一代,并且决定自己的演化之路。不过为了游戏性的考量,游戏对“演化”的模拟就没那么真实了。比如你可以选择强化自己的神经系统,或者有意识地选择直立行走——而这些在演化的历史里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
一种更接近真实的设定是,如果玩家操纵一大群猿,其中反应不够快的猿被其他动物猎杀,留下的猿是神经反应更快的,那么它们的后代神经反应才可能更快。这种设定能够在游戏《物种》中见到。这个游戏的演化模拟了“自然选择”机制,玩家控制的物种会因为环境的影响进行演化,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自然选择留下最适应当前环境的性状。玩家所能做的不是“选择”性状,而是通过投入基因池来让控制的物种“有可能”带上某些性状。
而提到演化相关的游戏,不得不提到的就是经典作品《孢子》,相信应该有不少玩家都听过或是玩过。《孢子》模拟了一种生物从单细胞一直到发展出文明,然后进军太空的整个过程。其实《孢子》里的演化更加离谱,玩家甚至可以选择给自己的生物安上什么样的“配件”:比如不同的眼睛、牙齿、腿之类的。
不过即便有这些缺点,《先祖:人类奥德赛》也好,《孢子》也罢,它们和《展翅翱翔》一样,都已经做到了引起玩家的兴趣,并把玩家引入博物学大门的作用。在游玩过程中,玩家们自然而然地会将自身已有的知识和游戏提供的新知识与视野相互结合,并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思考将其融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玩家能够意识到游戏为了游戏性会损失一部分科学性和严谨性,被精彩的游戏经历勾起的兴趣会自然而然地将他们领进这些领域。
实际上,即便不是博物或者科学相关的游戏,其中的一些设定同样能够起到相同的作用。比如有玩家在《荒野大镖客2》中观鸟,发现除了鸟类,游戏中动物的种类甚至超过了200种,包括鱼类、鳄鱼、乌龟等等,它们的习性也和真实世界一模一样。还有一些真实向的生存游戏,其中关于野外动植物的描绘也相当真实,比如描述类似亚马逊丛林的恐怖生存游戏《绿色地狱》。
不仅在野外喝水要进行处理不然会生病,受伤了还需要辨认特定的草进行涂抹。
实际上,游戏作为一种可互动的信息载体,用来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入门、激发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于知识的好奇,再适合不过了。说到底,学习本身,不就是一种不断收集信息,探索未知的冒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