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本色出演穷鬼,万圣节还可以扮这些

作者: 韩枭扬

来源: 博物

发布日期: 2020-11-01

本文介绍了万圣节除了扮演常规的鬼怪角色外,还可以选择扮演哥布林、食人魔、兽人、科学怪人和石像鬼等角色,并详细描述了这些角色的起源、特点和流行情况。

今天是周末,但这不是个普通的周末,而是个适合使劲装神弄鬼的周末——万圣节。除了本色出演穷鬼,扮演僵尸、木乃伊、狼人、吸血鬼等常规角色外,万圣派对上还能扮成什么呢?如果你没啥想法,我可以给你提供点灵感。今年用不上的话,留着明年扮也可。第一个选择,你可以扮哥布林。哥布林(地精),可以说是电子游戏中最常见的低级小怪了:这些形容猥琐的小家伙,总是大量出现在新手村周围,用血肉之躯铺垫新人们的升级之路。

尽管它们级别低下,但要论起历史,却是相当悠久。早在中世纪,有关哥布林的传说就在欧洲民间广为流传。在拉丁语中,哥布林曾经专指游荡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的一种恶魔,英国公元8世纪的史诗《贝奥武夫》,则说它们是《圣经》中恶徒该隐的后代。此外,在荷兰、爱沙尼亚等地,也都流传着关于它们的故事。

总之,哥布林通常是矮小、丑陋、邪恶、贪婪的低等鬼怪,生活在黑暗的地下世界,个体战斗力不强,但会成群结队出来捣乱作恶——跟我国神话中的“魑魅魍魉”颇有几分神似呢。如果你身形是瘦瘦小小的那种,就特别适合扮哥布林——穿上暗绿色的连体衣,戴上面具和红色美瞳,再加一对尖耳朵。还可以像英格兰、苏格兰传说里那样,戴一顶“人血染成”的红帽子。

后来,“哥布林”也像“魑魅魍魉”一样,基本变成了小鬼怪的代名词,流行于世界各地。比如19世纪末,人们在日本附近发现了一种长得颇具恶鬼气质的深海鲨鱼:欧氏剑吻鲨,就将之称为“哥布林鲨鱼”。而在美国犹他州,一处地质公园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砂岩,远看就像一群群丑陋的小矮人,也被命名为“哥布林谷(魔怪谷)州立公园”。在英国史诗《贝奥武夫》中,该隐的后代除了哥布林之外,还有食人魔——也是万圣节很好的选择。

这两类怪物在野蛮和丑陋程度上颇为相似,但体型和生活习性就差得很远了。顾名思义,食人魔,它吃人啊!它们的名字起源于意大利中部,本来是指当地以人肉为食的神明,后来渐渐就成了怪物。如果你身材魁梧,可以考虑扮成食人魔,因为食人魔体型巨大,就连最小号的都远超正常人类体格,头和嘴也都大得不成比例,因而有“巨魔”“巨怪”之称。

不过,它们也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典范,虽然凶残,却不像哥布林那样狡猾,只会在进食本能的驱使下到处游荡找猎物。第三个装扮选择:兽人。与哥布林和食人魔相比,兽人的流行,至今不过半个多世纪。这主要是拜作家托尔金和他的人气小说《魔戒》所赐。“兽人”(Orc)之名最早来自古罗马神话中的冥国神明(Orcus)。这个名字很早就流传于欧洲几个国家,但当时只能翻译成恶魔或怪物,并不具备“兽”的特性。

在中世纪英国、意大利等地的传说中,这类怪物才开始有了一些野兽的特征。最终,托尔金在写小说时,用到了这种怪物,并细化了它们的设定:形态类人,皮肤却是棕、灰之类黯淡的颜色,呲着獠牙,面孔酷似扭曲的猪、猴,性格野蛮,是富有攻击性的邪恶物种。托尔金的这些描写,塑造了现代意义上的兽人。这个全新的怪物种族,因《魔戒》而风靡全球,被各类作品反复借用,俨然成了一个权威设定。

兽人在各种电影、游戏中被不断加戏、形象日趋丰满,在今天的魔幻世界里,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了。如果说兽人还有一点“宗谱”可以追溯,那么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就完完全全是新时代的产物了。1818年,英国小说家玛丽·雪莱的科幻小说《科学怪人》问世。该书出版后毁誉参半,但在争议中却逐渐积攒起了人气,并反复再版。而小说的故事,正是围绕科学怪人展开的。

小说里,疯狂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找到了给物体注入生命的办法。为此,他从坟地精选上好尸块,仔细拼成人形,并成功为其注入了生命——科学怪人就此诞生了。在小说中,科学怪人始终没有名字,只是被他的创造者蔑称为怪物、坏蛋、恶魔等等。然而结果却是,人们将弗兰肯斯坦自己的名字,与他创造的怪物绑定,直接将两者等同起来了。科学怪人的形象,在最初的小说中并未明确说明。

不过,1931年该小说电影版问世,科学怪人以满身缝合线的丑陋巨人形象出现,颈部还拧着惹眼的大螺丝钉。由于造型比较炫酷,观众对他一见钟情。从此以后,无论是对小说的再创造,还是以科学怪人为原型的衍生角色,都层出不穷。毫无历史渊源的科学怪人,逐渐也成了一代现象级的怪物,在万圣派对上甚至可以跟僵尸、狼人分庭抗礼了。

在很多流行游戏中,还有一种出镜率很高的小怪:它们大多是会飞的石像,长着一副凶恶的鬼脸,名字简单粗暴——就叫“石像鬼”。这个你们看看就好,扮演起来有难度。传说在7世纪的法国鲁昂,有一只喷火恶龙兴风作浪。后来人们将其捕获烧死,不想它的头和脖子十分耐火,怎么也烧不掉,人们只好把这部分残骸安在了教堂的墙上,用来震慑其他妖魔鬼怪——这就是最早的“石像鬼”传说。

在历史上,这种建筑外墙延伸出的奇形怪状的石像,除了装饰,更实际的作用是排水:“石像鬼”中藏有引水管,让雨水从这些“怪物”口中泻出。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这些石像的造型也是五花八门,而且神态各异:有的奋身欲扑、一脸狰狞,有的却托腮吐舌,疑似卖萌。还有些建筑紧跟时代脚步,用新时代的新角色来做“石像鬼”。

比如20世纪90年代初,苏格兰的佩里斯修道院在维修时,替换了外墙的12只排水石像,其中一只被换成了1979年才随电影问世的怪物“异形”,真是足够新潮了。

UUID: 0c2c81b3-1939-4186-afc1-9471b953d646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20年/2020-11-01_除了本色出演穷鬼,万圣节还可以扮这些.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