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虫子被青蛙吃就会死掉,这似乎没什么不对。但虫与虫之间的体质不能一概而论,有一种虫子在被吃后,花点时间就可以完成逆天逃生。而方式是,在被捕食者吞进肚子里后——从它的排泄孔钻出去...这不是段子,而是一项近期发布的研究:在实验视频中,一只小蛙迅速吞掉了旁边的小虫子,第一口没成功,还用手往嘴里扒拉了一下。令人意外的是,在115分钟后,一个黑色的虫影从它的泄殖腔孔处爬了出来。拉出的粑粑?
不全是,明显还有刚才的虫子,但这是虫子的尸体?也不是。它是活的,健康的很,甚至还爬到了这只蛙的身上,也不怕再被吃一次,到处嘚瑟。蛙看了估计会迷惑:我的成精了?估计小黑虫听了会针锋相对:就这?我被吃了,我装的。这场景像是发现了昆虫界的金针菇,令人震惊不已。但也有人对这个流程充满疑惑:它到底是藏在粪便里被拉出来的,还是它自己爬出来的?
这次的研究来自日本神户大学副教授杉浦真治,实验中经历肠道大冒险的小虫子是一种名不见经传的水生甲虫,名叫Regimbartia attenuata,长得不算很特别,只有4到5毫米大小,就像一个小黑豆。简单来说,这位日本老哥对湿地昆虫的「反捕食防御机制」很有研究,也就是一直在观察昆虫是如何摆脱猎食者捕食的。而他发现,在黑斑蛙栖息的湿地中,这种虫子比较常见。
所以不难推理,要么黑斑蛙不爱吃,要么这虫子有「防御绝技」。于是去年9月份,杉浦真治开启了这项实验。在实验室中,他把一只成年的甲虫喂给了一只黑斑蛙。起初他认为小虫子会被蛙吐出来,但没想到这种小虫子来了一个我命由我不由人,不仅绝地逃生,而且还不走寻常路。一次有可能是意外,所以杉浦真治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对比试验,来验证它到底是不是自己跑出来的。
他用黑斑蛙做了15次试验,这种甲虫从黑斑蛙的菊部地区脱险的成功率高达93%。脱险后基本都能很快恢复行动能力,并且大部分存活了两周。除了黑斑蛙,还有达摩蛙、舟山川村陆蛙等4种蛙参与了这次实验。然而这种甲虫最差的处境,逃生率也在60%左右。实验中还对比投喂了其他种类的虫子,但它们并没有这种「穿越」能力,纷纷毙命于捕食者的体内。但问题是,如何判断虫子是自己跑出来的?说不定是蛙们主动拉出去的。
依据之一是时间。青蛙在进食后不会立刻排便,吃完猎物后,想排便已经是至少24小时之后的事儿了。而这种甲虫的逃离的时间非常短,最快离开菊部地区只用了6分钟,平均逃生时间在6小时左右。同时这种逃生也存在超时的可能,当然,结局是超时的虫子死掉了。这就表明,这种虫子并不是通过等待捕食者排便然后逃走,而是会主动探索。另外,如果把这种甲虫的腿固定住,让其失去行动能力,它也无法完成逃生。
而那些行动能力正常,并且逃出来的甲虫,基本都保持了头朝下的姿势,这些特点也为「主动逃生」这一想法提供了证明。那这些甲虫是怎么做到的?从嘴进入,从屁股逃出去,这操作听着或许简单,但并不容易。由于青蛙没有牙齿,所以大多数猎物都是被生吞的,那么想要杀死猎物获取营养就需要强力的消化系统,这也意味着甲虫的这趟旅程不仅曲折,而且危险。
它不仅需要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走过食道、胃、小肠、大肠,探索出口,还需要抵抗来自消化系统的侵蚀。另外在通常情况下,青蛙泄殖腔的括约肌是紧绷的,也就是需要这种甲虫主动刺激青蛙的排便反应,让肌肉松弛,才能有机会逃出生天。专家认为,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是依靠甲虫出色的腿部力量完成的。据推测,这种虫子或许是为了提高游泳技巧或者躲避天敌捕杀,进化出了较强的腿部能力,没想到这同时帮助它穿过了捕食者的肠子。
另外甲虫本身有较硬的外壳,能够在消化系统的进攻下抵御一段时间,再加上青蛙不会咬碎猎物,综合下来才给了它逃生的机会。这些只是猜想,暂时还不能下定论,不过这一发现已经引爆了网友的脑洞。有人好奇,吃的和拉的一样,会不最后导致青蛙习惯吃。还有人迷惑,如果蛙再吃一遍,虫再爬一遍,是不是会形成无尽循环,逮到一只吃一个月。
而在大家感叹自然神奇的同时,不少人也感觉,发现这一切的科学家才是最神奇的...为了科学,这位杉浦真治对于给蛙类生物投喂各种奇怪的虫子,真的是异常执着。这不是他第一次做「蛙口逃生」的实验了,2018年,他还研究过投弹手甲虫从青蛙嘴里逃生。
当时的实验中,蟾蜍看到猎物后,立即秒杀了对方:但这只甲虫也不是省油的灯,它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让蟾蜍把它们吐出来,场面一度非常「下饭」:这么一看,作为虫子的逃生路径,嘴和屁股现在都被人类观察到了。很好奇,接下来杉浦真治还会有怎样的实验与发现。但与此同时,估计蛙看了会忍不住想要骂人:想好好吃顿饭,到底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