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鬼”不可怕,因为脸大

作者: 鸟人Robbi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20-10-31

本文介绍了鬼鸮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以及其在人类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讲述了作者在甘肃南部保护区研究鬼鸮的经历。

多数的鸮形目鸟类适应了夜间出没的捕食生活,隐匿的习性和特征鲜明的外表,也使得它们给人类留下了相当深刻甚至截然对立的印象。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一方面会将鸮类视为具有灵性、乃至智慧的象征,另一方面又认为它们代表着阴森可怖,甚至死亡。

我们今天的主角鬼鸮,本是生活在北半球北部针叶林里的一种小型鸮类。鬼鸮的典型叫声为一连串逐渐加强的poo音,由5至7个单音节,有时重复的音节还会更多。繁殖季节时,鬼鸮会不断地叫上20分钟才停歇一下,而且可以持续两到三个小时。也许,正是这难以名状的叫声,配搭上夜晚的黑暗气氛,才是鬼鸮学名和中文名里不祥字眼的由来。

在全世界现生的一万多种鸟类里面,也只有鬼鸮属成员的中文名里带有“鬼”字。然而,但凡见过它们长什么样,你都很难不用“可爱”一词来形容这些身长不过18~27厘米的小家伙。除了鬼鸮之外,该属现存还有三种:见于北美的棕榈鬼鸮、生活在南美洲北部的无斑棕榈鬼鸮和分布相对更靠南的黄额鬼鸮。

我第一次见到鬼鸮,是在甘肃南部的某个保护区,这里是我们研究组长期开展野外工作的地方。为了研究当地鸮类的繁殖生物学,我们在林子里挂了数以百计大小不一的人工巢箱,期望能吸引来住客。定期检查各个巢箱,一旦发现有鸮类入住,就可以方便地获取相关数据了。

鬼鸮主要以森林里的小型啮齿动物为食,由于这些动物本身存在着年际的种群波动变化,鬼鸮的居留状态也会随着食物来源的变化而不同。在食物充足的年份里,它们往往会是当地的留鸟,而在食物发生短缺的时候,它们则会开始游荡。鬼鸮有着明显的性二型,雌鸟的平均体重要比雄鸟大将近30%,因此不同性别的移动模式还有着很大的差别。

UUID: 4a29bc77-5213-44f7-9770-02be3cfc43e2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20年/2020-10-31_这个“小鬼”不可怕,因为脸大.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