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一群造型狂霸的大鱼海怪,以“巨鲲”的名义攻占了手机。当我们点击这条鲲,却发现只是普通的仙侠手游,连条水煮鱼都没有。广告上酷极了的大鱼也不是鲲,而是盗用罗宾森(Ruairi Robinson)导演的科幻电影《利维坦》。“鲲”虽然是骗玩家的把戏,但在这个万圣节,我们可以欣赏一下真实存在的海中巨怪,只要看到它的照片,你就会发出“艾玛,一锅炖不下”的感叹。
姥鲨(Cetorhinus maximus),现存第二大鲨鱼,成年体长6~8米,有可靠测量数据的最大个体达12.27米,只比排名第一的鲸鲨(Rhincodon typus)略小。整天张着个一米宽的大嘴,在海里荡来荡去,很“怪兽”的样子。不过它对吞噬升级没有什么兴趣。姥鲨的主食是桡足类的小动物,也吃鱼子、藤壶的幼体、蟹的幼体等。它的鳃上密密排列着黑色梳子样的软骨细条,称为鳃耙,具备滤网功能。
1977年,日本掀起了自《哥斯拉》上映之后最强烈的“怪兽热”,这要归功于渔船瑞洋丸号的大发现。在新西兰附近,它的拖网捞起一个长约10米,重约两吨的怪物,已经高度腐烂,有一个长脖子,鳍状的四肢,酷似蛇颈龙。船长担心死尸把船上的鱼获带坏了,下令扔掉。但船上的生产助理矢野道彦(Michihiko Yano)是个有心人,知道这个东西不同寻常,给它做了简单的测量,拍了几张照片,还留下了一些鳍上的软骨条。
科学的天职就是破坏小孩子的梦想。东京渔业大学联合了生物化学、鱼类学、古生物学等方面的专家,对“怪兽”的资料和软骨样本进行了研究。次年结果发表:“怪兽”很可能就是一条姥鲨。他们提供的证据很多,我在这里列举比较明显的几条:蛇颈龙的尸体一般能保留颌骨和牙齿,但“怪兽”都没有。鲨鱼是软骨鱼,死后骨架很容易解体,鳃弓和上下颌脱落之后,很像一个长脖颈带着小脑袋。
尾巴和背鳍掉落,但比较结实的胸鳍和臀鳍还连在身体上,像四肢。活着的姥鲨也能出演怪兽。如果有两条以上的鲨鱼前后排列,浮到海面上,露出水面的背鳍和尾鳍尖,可能被当成一个大怪物的背峰。虽然有海怪之名,但历史上人类曾捕杀大量姥鲨,吃它的肉,用它巨大的肝脏提取鱼肝油,1989到1997年间,挪威上岸了14263吨姥鲨肝。姥鲨和鲸鲨巨大的鱼鳍软骨,被视为鱼翅里的上品,美其名曰“天九翅”,这无疑也是一个威胁。
姥鲨的繁殖速度很慢,渔业极可能对它的种群造成了伤害,但具体有多严重还是未知数。
IUCN把姥鲨定为濒危级,华盛顿公约列为附录二,国际间贸易受管制。不幸的是,我们对地球上姥鲨的数量,以及性别、年龄比例,几乎一无所知。保护措施是否有效?如今姥鲨的种群有恢复吗?问题很难回答,虽然“怪兽”的面纱已经揭掉,但姥鲨还是十分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