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转移污染物,欧盟的碳中和计划真的“干净”吗?

作者: 樊亦非

来源: 环球科学

发布日期: 2020-10-29

《自然》杂志的一篇文章质疑欧盟的《绿色协议》,指出欧盟在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通过农产品进口,把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转移给了其他国家。文章分析了欧盟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农产品进口依赖性、贸易协议中的可持续性规定以及农业贸易的全球影响,认为欧盟应采取更实际的措施来实现其碳中和目标。

2019年,欧盟在其发布的《绿色协议》中许诺,要在2050年实现境内的碳中和。近日《自然》杂志的一篇文章对此提出质疑,揭示了欧盟在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通过农产品进口,把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转移给了其他国家。《绿色协议》恐怕不是欧盟实现其可持续目标的有效途径。

去年年末,欧盟在雄心勃勃的《绿色协议》中宣布,欧洲将在2050年成为首个碳中和的大陆。这项协议的目标包括:减少碳排放,增加森林面积,增强农业实力,推广绿色运输,加大发展可循环和可再生能源。照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莱恩的话说,欧盟希望借此“向世界其他地区展示如何实现可持续性且保持竞争力”。

这话固然好听,背后却大有问题。

欧盟能坐享、夸耀绿色政策带来的收益,但它的成员国施加给环境的损害实则并未消失,而是被打包转移到了其他国家。一个国家碳足迹的标准核算方法,需要将该国境内每年排放的温室气体相加,而更全面的测量还需再算上出入国境的船舶和飞机所产生的排放量。这种基于生产的计算方法简单便捷,因此已被纳入了政策。

但是,这种核算方法并不公平,因为产品制造和种植过程所产生的排放,会被分配给了生产国,而不是消费国,这就给了富裕国家“钻空子”的机会。

早在2011年,Glen Peters等人就量化了通过国际贸易所造成的碳排放转移。他们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的论文中指出,自1990年至2008年,贸易商品和服务所生产的碳排放量从43亿吨增加到78亿吨。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基于消费的排放量明显比基于生产的排放量增长得快。欧盟的农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其进口量仅次于中国。2019年,欧盟境内消费掉的20%的农作物和60%的肉类及奶制品均来自进口,这就使得欧洲国家的农业不会过于密集。

在过去18个月里,欧盟已经与美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南方共同市场签署了涵盖其近一半农作物进口的贸易协议,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贸易公约也正在商定中。各个国家对“可持续”的定义和执行情况都有所不同。1990年至2014年间,欧洲的森林面积增加了1260万公顷;而在别的地区,为了种植可供欧洲消费的农作物,有11.3万顷的森林被砍伐,其中75%与欧盟从巴西和印度尼西亚进口的油料种子的生产有关。

如果《绿色协定》旨在提高整个地球的可持续性,那么就必须避免这些来自欧洲以外地区的负面影响。在未来十年中,《绿色协议》将改变欧洲的农业。“从农场到餐桌”的倡议旨在将欧洲的化肥用量减少20%,将农药用量减少50%,并在2030年实现四分之一的土地以有机方式种植。欧盟还计划种植30亿棵树,恢复25000公里的河流,扭转授粉媒介的减少趋势。

然而,协议尚未为对外贸易设置新的平行目标,只设置了一系列或强制、或自愿的规定将继续指导欧盟进口的农产品的可持续性。比如,其总体政策——2018年的《可再生能源指令(修正版)》要求,大豆等油料种子不应来源于新开垦的土地。但诸如此类的要求既不完整,又不会被有效执行。海关部门没有相应的机制、人力或财力,来检查抵达欧洲港口的货物是否符合可持续性的标准。

总之,要想真正实现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欧盟不应在《绿色协议》编织的神话中翘首以待,而应评估其农业贸易产生的全球影响,采取更实际的措施。

UUID: 07e46ab1-b8f8-4189-b28a-7b209055b756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环球科学公众号-pdf2txt/2020/2020-10-29_偷偷转移污染物,欧盟的碳中和计划真的“干净”吗?.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