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鱼的胸肌:深海中的温血奇迹

作者: 浪里小海豚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20-10-24

月鱼是一种深海鱼类,以其独特的温血特性和强大的胸肌著称。它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与其他鱼类不同,能够在深海中高效活动。月鱼的发现改写了教科书中对鱼类的定义,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温血”鱼类。

记得在第一节鱼类学课上,老师给我们举了各种例子,来说明鱼是怎样一类生物:用鳃呼吸,用鳍来协助运动和保持平衡,绝大部分身体披鳞,几乎终生生活在水里的变温脊椎动物。从那时起,鱼类是变温动物的“事实”就一直在我脑海中扎下了根——直到月鱼的出现。月鱼在分类上隶属月鱼目月鱼科月鱼属,和著名的皇带鱼是近亲。

不过相比其他月鱼目成员侧扁长条的体态,月鱼算得上是“家族”中的另类了,它身体侧扁,近乎椭圆形,背鳍、胸鳍和腹鳍十分发达、呈长桨状,看起来颇像一只随时要冲向堡垒的“愤怒的小鸟”。

在夏威夷的金枪鱼延绳钓作业中,月鱼常能被兼捕到,因肉质特别而在当地颇受欢迎。月鱼属在2018年之前一直被认为只有2个种,即斑点月鱼和无斑月鱼。一次,一位夏威夷商人在收购月鱼时,发现这些月鱼长得有点不太一样,于是乎觉悟很高地联系了NOAA的科学家。后来科学家们将从全球各地采集到的标本与博物馆中的标本进行基因和形态上对比,发现“斑点月鱼”其实是5种月鱼的合集。

月鱼长得又大又圆,直径约2米。在浮游状态的幼鱼时期,月鱼的外形和其他月鱼目成员相似,也是长条形的,只不过在体长达到10厘米左右之前,月鱼身体的形态就已经完成“脸盆化”了。另外,自带反光属性的亮银色和粉红色身体、橘红色的鳍、大眼睛和小嘴巴也是月鱼目鱼类的共同特征。

月鱼生活在开阔大洋的开放海域,少有集群,倒是常混迹于剑鱼和金枪鱼的鱼群中,这可能是因为和后者在食物上的竞争更小。由于嘴巴小,缺乏牙齿,斑点月鱼只能摄食小型中上层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其中鱿鱼和章鱼是它们的最爱。

月鱼的活动范围很深,从海面到400多米的深海都是它们日常活跃的水层,昼夜间的上下垂直移动非常明显,犹如过山车一般。通过对夏威夷海域的月鱼进行标记,人们发现:白天月鱼主要活跃于100~400米的较深海域,夜间则更多活跃于50~150米之间的较浅海域。

月鱼的运动方式十分特别,动力主要来自上下挥动的长桨状胸鳍,像极了北极燕鸥起飞时笨重的样子。即使加上尾鳍的摆动,它的游泳速度也不算快,日常移动速度基本在25~50cm/s,但如果突然遇到捕食者,其逃窜的速度可以在瞬间爆发到4米/秒。

月鱼的胸肌强大结实,在其总肌肉量中的占比很大,远高于一般鱼类的比例。强大的胸肌在快速收缩和舒展的过程中进行剧烈的有氧代谢,就像一台强劲的马达,为月鱼游泳提供动力,同时也产生大量的代谢热量。胸肌外还包裹着一层厚达1厘米的肥厚脂肪,很好地将热量保留在了体内,使月鱼胸鳍部分的肌肉在10℃的海水中依旧保持着高于水温近5℃的温度,并借助血液循环将热量源源不断地输送至身体的其他地方。

月鱼的鳃结构非常特殊,除了具有常规的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之外,还充当着逆流热交换器。携带二氧化碳的静脉血管温度较高,经过气体交换携带氧气的动脉血管温度较低,两者在月鱼的鳃弓上相互交织,紧密排列在一起,保证了静脉的温血在到达鳃丝进行气体交换冷却前,对已经进行气体交换、冷却之后的动脉血进行充分的暖化,对热量进行了充分利用,从而大大减少了血液过鳃后的热量损失。

月鱼不同,其温暖的血液可通过血液循环经过心脏输送至全身,使身体的大部分区域处于高于水温的状态;而且温暖的血液可以让心脏的输出量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月鱼因而能够长时间待在温度较低的深海中觅食,相较之下金枪鱼就需要经常浮到水面上补充热量。恒定且高于环境温度的体温不仅极大提高了月鱼的反应能力、肌肉的输出功率和新陈代谢的速率,还改写了教科书中对鱼类的定义,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温血”鱼类。

UUID: 1b0454a2-462e-4fcc-aff3-ee21ef5e6ece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0/2020-10-24_这条鱼的胸肌,私教看了会沉默,吃货看了会流泪.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