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国家有需要的研究|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作者: 卜叶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日期: 2020-10-23

赵德刚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研究员,他专注于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特别是氮化镓材料的研究。他强调科研应立足国家需要,通过实践解决技术难题,培养了一批科研后备力量,为国家的半导体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赵德刚在哪儿?不在实验室,就在去实验室的路上。这是课题组成员对赵德刚的印象。20余年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以下简称半导体所)研究员赵德刚几乎每天泡在实验室里,周围同事同学对他的行踪了如指掌。赵德刚所从事的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事业是信息时代的基石。

在这个朝阳产业里,他没有向着“高产”的新型材料奔去,而是选择坚守展现出应用价值但研究步入深水区的传统材料——氮化镓,并钻坚研微,克服种种困难,带领团队研制出国内第一支氮化镓基紫外激光器、大功率蓝光激光器。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土著科研人’,用实际行动回报祖国是我的夙愿。作为一名科研人,国家的需要在哪里,我的研究方向就在哪里。赵德刚说。

简单来说,半导体研究有两大类,微电子和光电子。

集成电路、晶体管在微电子研究的范畴内,而光电子研究多指激光及相关产品。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微电子行业相对落后,在电子科技大学学习了7年的赵德刚深深为这个专业着迷。在这期间,他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7年,进入半导体所进一步学习之后,赵德刚发现我国对半导体器件需求巨大,但世界上生产该类器件的原材料却尚未成熟。这也是我选择氮化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的原因。赵德刚说。

研究出世界顶级的高质量氮化镓材料并不意味着激光器的研制成功。刚过而立之年的赵德刚毫不迟疑地投入到另一个难题——氮化镓的p型掺杂的研究中。碳杂质的作用可能不简单,碳杂质的研究不能停止。这个声音萦绕在赵德刚心中。进一步研究发现,碳杂质在p型氮化镓中扮演着“破坏者”的角色。通过结合生长机理的研究,课题组掌握了抑制碳杂质的方法,制备出高质量的低温p型材料。

当问及赵德刚屡屡取得成绩的秘诀,他表示,秘诀只有两个字——“实践”,问题从实践中来,答案也在实践中。半导体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行业,技术积累很关键,必须沉下心做积累,才有可能在研究中获得突破。赵德刚说。赵德刚承担了许多研究任务,平时基本“钉”在实验室,但他依然保持着看书的习惯,他认为理论学习不能放下,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看问题很难透彻。科研人员最重要的本领是发现问题,最大的本事是解决问题。

发展半导体必须有一批踏踏实实的研究人员沉在基层。作为一名党员,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立足国家需要做研究,在科研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赵德刚说。

UUID: e412be8f-8a19-4240-9b28-e3ec29ef7ca5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国科学报公众号-pdf2txt/2019-2020/中国科学报_2020-10-23_赵德刚: 只做国家有需要的研究|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