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作为顶级捕食者,曾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约1亿4千万年之久。其中蜥脚类恐龙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动物,比如著名的梁龙、迷惑龙和阿根廷龙,它们成年后体长几十米,皮糙肉厚,令一众掠食者束手无策。如果说,谁能吃恐龙?答案可能是,其它恐龙。然而,得益于一些罕见的化石,科学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险象环生的中生代,就存在许多直闯龙巢、大啖龙肉的屠龙者。
成年恐龙很强大,但当它们处于蛋壳之中,或刚破壳而出时,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被捕食。
闯入恐龙巢穴的“食人魔鳄”,是自助餐上的食材还是食客?时间回到2013年,科学家在欧洲比利牛斯山脉地区发现一个化石遗址,遍地都是白垩纪的恐龙蛋化石。根据蛋的形状、厚度和纹饰,科学家推测出这里曾是巨龙类恐龙的巢穴。巨龙类(Titanosauria)是蜥脚类恐龙的一支,白垩纪时期取代梁龙和腕龙等成为优势恐龙类群。
随后,在蛋壳碎片之中,科学家还意外发现了一具鳄鱼外形的动物化石。但还没来得及发掘就遭遇盗窃,经多次辗转后才找回化石,最终于2020年9月份将这位潜入龙穴的勇者命名为Ogresuchus furatus,意译是“食人魔鳄”。
“食人魔鳄”,属于西贝鳄家族,和现代鳄鱼是亲戚。它们有着细长的腿,弯曲的牙齿,出色的咬合力,以及立体视觉,是一群行动敏捷的肉食性鳄类。食人魔鳄身长只有1米左右,体重9千克左右,是家族里最小和最轻的成员之一,却也点亮了敏捷作战的技能。虽然名为“食人魔”,却没有机会食人,它们整个家族在11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了。
有意思的是,巨龙巢穴里的椭圆形恐龙蛋长轴19-23厘米,短轴15厘米,厚度2.1-2.5 毫米(鸡蛋厚度一般0.3毫米),比食人魔鳄的头骨大,即便一个劲把恐龙蛋往嘴里塞,它也无法对恐龙蛋施加有效的咬合力。同时,它周围的30个蛋壳和化石遗址的1000多个蛋壳碎片中,都没有留下和捕食有关的孔痕和裂痕,所以食人魔鳄应该未演化出捕食大型恐龙蛋的能力。
如此一来,在巨龙的巢穴中蹦出这样一个无法啃蛋的小家伙,难免会让人觉得是大自然的“偶然杰作”——流水将小家伙的残骸搬运至此,或者是恐龙把自己的食物带回家了。但埋藏学证据和一系列实验均排除了流水搬运作用。而且巨龙类恐龙都是植食性动物,牙齿结构只适合剥枝叶,更不可能把食人魔鳄叼回巢穴当食物。所以“鳄鱼”勇闯龙穴是白垩纪是真实发生的场景。
既然啃蛋乏力,捕获大块头恐龙肯定更无可能,“食人魔鳄”为什么要去恐龙巢穴溜达?科学家的猜想是,食人魔鳄冒险闯恐龙巢穴,可能是为了吃刚孵化的恐龙幼崽。毕竟奈何不了恐龙蛋,还奈何不了刚破壳的小崽子?由于恐龙是通过产蛋的方式生育后代,蛋太大容易破碎,加厚蛋壳又会导致胚胎缺氧,所以幼崽的体型会受到限制。即使是庞大的巨龙类恐龙,刚孵化的宝宝也是个小不点儿,大概就跟咱们小腿差不多高。
2016年一项关于幼年巨龙类骨骼的研究表明,个体孵化时体重约为3千克,之后再通过惊人的生长速率晋升到巨龙行列。而且巨龙类新生儿都是细皮嫩肉,装甲还没发育,食人魔鳄的利齿能轻松刺穿巨龙类宝宝,简直就是一顿自助餐,想吃哪就吃哪。
但我们还不能从化石中直观感受这种壮观场面,因为这件化石旁边没有保存幼崽。没关系,让我们把场景切换到同一时期的印度,还是到恐龙巢穴溜达的戏码,蛋也还是巨龙类的蛋,但主角从“鳄鱼”变成了“巨蛇”,也变得更精彩壮观。
闯龙巢、吃幼龙,“巨蛇”也喜欢。2010年科学家发现了一件来自印度的珍贵化石标本,化石上保存有三颗巨龙类的蛋,一只恐龙幼崽以及一条蛇,它们全都保存状态良好,几乎没有变形。这条蛇被命名为印度古裂口蛇(Sanajeh indicus),身长约3.5米,它细长的身体缠绕着恐龙宝宝和恐龙蛋,身体下压着一片破碎的蛋壳,这是一幅何等壮观的史前狩猎场面!
每次遇到这种难以置信的化石,总让人怀疑是由大自然后期搬运所形成,幸运的是,这件化石同样经受住了科学考验。分析表明蛇和恐龙宝宝很可能死于由暴风雨引起的泥石流快速埋藏,以至于双方来不及反应就被定格为永恒,当时的狩猎瞬间得以留存至今,成为第一个已知的蛇类捕食恐龙化石证据。
那它到底是吃蛋还是吃新生宝宝呢?印度古裂口蛇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蛇类,无法像很多现代蛇一样把嘴张开到130度,所以它面临着和食人魔鳄同样的难题——恐龙蛋太大了,吃不下。然而,印度古裂口蛇可能会打碎恐龙蛋来摄取其中的营养,因为现在的美洲闪鳞蛇(Loxocemus bicolor)就会采用身体缠绕并压碎海龟蛋的方式来捕食。
另外,印度古裂口蛇也不会放过新生的恐龙宝宝,因为新生儿都是细皮嫩肉,体型也不大,绝对是巨龙类恐龙一生之中最适合成为新鲜自助餐的阶段,过个几年可就没这个机会去享这个口福了。而且后来科学家们在原来的发掘地点,又找到了两条印度古裂口蛇,并都与巨龙类恐龙有关,这意味着白垩纪时期这一地区的蛇儿们俨然已养成一种溜达于恐龙巢穴,并时常上演“巨蛇捕龙”戏码的习惯了。
得益于这些珍贵化石,我们才能跨域千万年一窥白垩纪的狩猎场景,才能获得史前陆生食肉动物的觅食行为的一丝线索,重建灭绝生物的饮食习惯。但无论是食人魔鳄还是印度古裂口蛇,它们所展现的壮观只是过去的一瞬间,期待未来能发现更多此类罕见化石,让过去变得不再屈指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