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蜘蛛的恐惧,是西方文化国家中最普遍的动物恐惧。2020年搞笑诺奖昆虫学奖,颁给了一个有趣的调查发现:昆虫学家虽然成天跟昆虫打交道,仍有不少人害怕蜘蛛,多了两条腿儿就是不行!顺便一提,蚂蚁的泰斗级专家威尔逊(Edward O. Wilson)就是一位恐蛛患者!
一提到蜘蛛恐惧,就不得不提起一切生物都是hard模式的澳大利亚,每年有4000~5000土澳人民被蜘蛛咬后,打电话到毒液中心咨询求助,会不会有健康隐患。澳洲人民对蜘蛛的恐惧也并非是空穴来风,没有道理的。毕竟有统计数据显示,每一个土澳家庭的花园中可能居住着多达两百种蜘蛛,而在蜘蛛最密集的花园里,每平方米平均居然居住着超过2000只蜘蛛。
虽然上文故意把澳洲蜘蛛描述得特别恐怖,但蜘蛛对人类的生命健康的威胁意外的小。每年几千人被蜘蛛咬,但其实只有几十人需要去到医院接受治疗,十几人需要用到血清解毒。绝大部分被蜘蛛咬伤的伤口,仅有轻微且短暂的症状,除了稍稍有些肿痛之外,没有别的问题。平均每个土澳家庭每年都会“轮到”蜘蛛咬上个好几次的“份额”,但绝大多数人甚至都不会察觉到蜘蛛咬了自己。
从1981年到2016年,30多年的时间里,在澳大利亚没有一个人是因为被蜘蛛咬而身亡的。相比之下,蜜蜂都比蜘蛛更危险一点,因为平均下来每年都有一个因蜜蜂蛰而致死的不幸事件。悉尼漏斗网蜘蛛只分布在悉尼及其周边一百多公里的地区,但不幸的是,悉尼恰好是整个澳洲人口密集程度最高,开发速度最快的城市,这极大地增加了人类与悉尼漏斗网蜘蛛直接接触的机会。
悉尼漏斗网蜘蛛在炎热季节的雨后特别活跃,雄性会离开自己的巢穴,到处溜达去寻找心仪的雌性交配。它们一般是晚上出动,白天为了避免阳光直射,会找个比较封闭的地方躲起来,所以经常会躲到留在户外的袜子、鞋子以及衣服里。在悉尼穿鞋的时候还是小心为妙。雄性漏斗网蜘蛛对人类毒性很强,一只蜘蛛的注毒量可以杀死成年人类。相比之下,雌性的毒性则颇弱,只有雄性的六分之一左右。
1927年2月,第一起悉尼漏斗网蜘蛛致人死命的事件得到确认,从此澳洲人民开始对悉尼漏斗网蜘蛛持续关注。之后的数十年间,平均一年会发生一起被悉尼漏斗网蜘蛛咬死的不幸事件。但是在1982年发明血清之后,就再也没有人因悉尼漏斗网蜘蛛身亡了。这几十年间,为了研发血清,成千上万只悉尼漏斗网蜘蛛由热心的普通居民捕捉后,交给研究机构提取毒液,但居然没有一人因此被咬。
由此看来,悉尼漏斗网蜘蛛并非进攻欲望强烈的蜘蛛,如今又有了有效的治疗方法,不需要再对它过分担忧。红背蜘蛛分布超广,与只局限在悉尼及周边的漏斗网蜘蛛不一样,在澳洲大陆大部分地方都可能遇到红背蜘蛛。澳洲需要住院治疗的蜘蛛咬伤案例,绝大多数都是红背蜘蛛惹的祸。其中咬人并注入毒液的,绝大部分是体型更大的雌性红背蜘蛛。如今有了血清,被红背蜘蛛咬死的几率已经很低。
在2016年有一起悉尼男子被红背蜘蛛咬死的报道,但我们只能确定,死前几天去过医院治疗咬伤,真正死因仍不明确。如果有个澳洲蜘蛛恐怖排行榜,榜首的肯定是高脚蜘蛛。高脚蜘蛛是对巨蟹蛛科(Sparasidae)大型蜘蛛的统称,爱吃蟑螂的“网红”白额高脚蛛,就是一种高脚蜘蛛。已知有150多种高脚蜘蛛,其中接近一百种是澳洲特有的……澳洲人民有点惨。它们的特征就是体型超级大,身上往往还长满了毛,看起来特别吓人。
而且它们身手敏捷,行动极其迅速,一旦被发现就一溜烟在家里乱窜。澳洲昆士兰的一种高脚蛛,一秒钟能跑出40倍自己的体长距离(博尔特每秒只能跑5倍体长),而它的体长有十几厘米……既然速度如此之快,高脚蛛就不必依赖于蜘蛛网,纯粹用速度捕食,它们采用埋伏战术比较多。高脚蛛几乎不咬人,因为它遇到危险是依赖速度来逃跑,而非用毒牙来战斗,即使慌乱之中咬了人,也不会注入毒液。
澳洲人们对蜘蛛的印象也在不断变化当中,从以往的厌恶恐惧,欲除之而后快,转变成与之共存,甚至能够欣赏它们的美。数十年前的澳洲报纸还会分享大家新发明的虐杀悉尼漏斗网蜘蛛的方法。而如今土澳的居民已普遍掌握了用饭盒在不伤害蜘蛛的情况下,将其礼貌请出家门的方法。人们也逐渐开始发现,看起来很恐怖的蜘蛛,其实也有萌点。比如隶属于跳蛛科的孔雀跳蛛,也是澳洲特产的一类蜘蛛,雄性求偶时“舞姿”酷炫,色彩绚丽宛如孔雀。
拍摄孔雀跳蛛的动物学家Otto Jürgen,他的youtube获得了超过百万的点击,人称“孔雀跳蛛侠(Peacock spid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