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宫斗戏中,下毒是最常见的一种暗杀方式了,比如东汉的何皇后鸩杀王美人、脑子不好使的晋惠帝吃了“毒饼”、高贵妃送给愉贵人的枇杷膏,毒药似乎永远是大杀器。即便在武侠小说中,什么星宿派五毒教也是因为善于用毒而在江湖上被称为狠角色,就算武功再高强的大侠也会遇到擅长使毒的对手也会忌惮三分。
在自然界中,也有不少生物点亮了科技树上“淬毒”这一属性,给自己加上了一个强大的buff。
自然界中用毒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派系。一派是被动型的,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为了生存而另辟蹊径,其中的代表诸如箭毒蛙、蟾蜍、河鲀、正直爱洁蟹等,使用毒素防御,避免自己被攻击或者吃掉。另外一派则是将毒液用于捕猎,制服猎物,这一派的代表有:蜈蚣、蜘蛛、蝎子、蓝环章鱼和毒蛇。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就是世界上最长的毒蛇: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是凶猛的捕食者,有文献记录其捕食蜥蜴、鸟类、鸟卵和哺乳类,甚至还有眼镜王蛇在稻田中追逐鸭子的报道,但眼镜王蛇的主食是各种蛇类。曾有记录显示眼镜王蛇能吞食接近自身体重一半的王锦蛇,甚至蟒蛇也在它的菜单上。当然,如果猎物体型过大也有可能“两败俱伤”。最近我看到一张照片,一条眼镜王蛇捕食一条很大的蟒蛇,由于猎物体型过大,眼镜王蛇被蟒蛇缠绕窒息而死,蟒蛇则是被眼镜王蛇咬后毒发而亡。
眼镜王蛇有护卵的习性。很多蛇产卵后就会离去,任其自行孵化,而雌性眼镜王蛇会将卵产在落叶堆中,借由落叶腐败产生的热量孵卵。在孵化过程中雌蛇不吃不喝始终盘在落叶堆上,直至小蛇孵化。
眼镜王蛇不是最毒的毒蛇,但由于体型大,排毒量也很大,一旦被咬非常危险。被它咬伤可以按照眼镜蛇咬伤处理:眼镜蛇毒液属于混合型毒液,被咬需要联合使用眼镜蛇血清和银环蛇血清。一般情况下,大家也不必太担心被眼镜王蛇咬。
除了雌性在护巢时会主动攻击人,其他时候眼镜王蛇如果察觉到有人存在,都会主动避开。被蛇咬的绝大多数情况,是因为抓蛇时失手,或在草丛、树林中未发现蛇踩到而产生意外。虽然很多人对蛇有恐惧,但遇到蛇时切忌惊慌失措,因为快速运动很容易让蛇过度紧张而发起攻击,而且野外乱跑也很容易摔倒受伤。
曾经广布于华南地区的眼镜王蛇,近些年种群数量急剧萎缩,主要原因还是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栖息地破坏及生境破碎化。
作为大型蛇类,眼镜王蛇处于接近食物链顶端的位置,环境破坏意味着它的猎物大量减少。虽然蛇类新陈代谢率较低,相较于哺乳类所需食物较少,但眼镜王蛇依然需要足够的食物才能生存。另外民间诸如泡药酒一类的陋习,也在威胁着野生蛇类的生存。很多人认为将毒蛇置入烈性白酒中浸泡,并加入当归、人参、枸杞等中药材,能够起到滋阴壮阳益气补肾等不切实际的药效。
科学研究证明,这种所谓的药酒并没有什么药用价值,甚至作为保健品的价值都值得怀疑,倒是酒精属于一级致癌物。
我曾听很多人说蛇是“冷血动物”,冷酷无情,还有“农夫和蛇”的寓言。冷血动物,是相对于哺乳类和鸟类而言的,这个描述其实并不准确,因为蛇并不是天生的“冰箱”;对于两栖类和爬行类,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变温动物”,而我们是“恒温动物”。
的确,跟哺乳动物相比,蛇的大脑比较原始,也没有演化出高级的社会行为,以我们的标准看来,没有什么感情。但是,我们对自然界生物的关注和保护,是因为它们有感情吗?并不,而是因为我们同为生态系统中的成员,生态系统的稳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的生存。认为只有“有感情”的生物才值得同情,是人类一种自大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