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次假期来临之前的最后几个工作日格外难捱,而明明只是玩了“一会”手机,一整夜的时间却疏忽飞逝;回忆里童年的一个暑假悠长闲适,而现在只有裹紧大衣时才会意识到夏天早已远去。你是不是时常疑惑,为什么时间有时候过得飞快有时候却无比漫长?其实,客观物理时间的流逝每一分每一秒都亘古不变,而我们感知时间的快慢主要通过“心理时间”——而这相当主观,与我们的年龄、经历、情绪、大脑发育程度甚至疲惫度都密切相关。
换句话说,你的身体状况和你的经历无时无刻不在“扭曲”时间。
不怎么准时的内置时钟。你是不是会经常感觉,每天的最后一堂课、下班前最后一小时都无比漫长,让人如坐针毡?这并不仅仅因为你归心似箭,与你的疲惫感更是密切相关。虽然尚未研究清楚,但是我们的大脑中有一块异常复杂精妙的外置时钟,其复杂程度远胜于“枯燥的劳力士”。但是这块内置时钟却不怎么准时,并不能24小时待机。当你感到疲惫时,内置时钟便会像供电不足一样计时紊乱,让你产生时间忽慢忽快的错觉。
近期发表于《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一项研究表明,大脑中缘上回(supramarginal gyrus,SMG)是内置时钟的重要部分,该区域对持续时间的感知更像一个读取装置,它能读取并整合其他区域产生的与时间相关的信息,整理完毕将信息输出,我们就有了一个“主观时间”。缘上回的神经元对时间流逝敏感,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放电来感应时间。
但这种持续高敏放电并不能维持太久,如果被反复刺激,神经元就会感到疲劳受损,而与此同时其他神经元正常活动,导致与其他神经元的时间信息不一致,从而产生误差,因此我们对时间的主观感知变得扭曲,无限放大“最后一小时”。
该项研究同时表明,你所做的事情会影响你对时间的感知。
比如,你一整天都在处理一些重复且琐碎的小事情,你的右缘上回神经会受到持续时间短的重复刺激,这使你的神经元适应于短时间刺激,看谁都觉得谁长,再衡量一段时间时,会放大这段时间,因此你会觉得 “最后一小时” 度日如年。但是相反的是,如果你一天都沉浸在一件事情里,比如看一天的剧、刷一天手机或者打一天的游戏,神经元仅仅接受持续时间长的重复刺激,适应后,会变得看谁都觉得谁短,所以你会觉得时间稍纵即逝。
关于我们的大脑如何感知和处理时间,学术界虽尚未有定论,但已有几种较为经典的假说,比如 “呼吸和心跳频率假说”认为大脑会把呼吸和心跳当做 “秒针” ,用于计量时间;“注意力控制假说” 认为我们的大脑存在 “注意力阀门”(attention gate),注意力集中时阀门打开,时光飞逝。
当你上班 “摸鱼”时,思维涣散,注意力阀门则会关闭,大脑会不断搜索外界多种多样的信号,然后不断的比较和整合信息,所以觉得时间变得漫长无比。
近年来还有一种较为有意思的假说,大脑的时间片段和神经适应假说。此假说认为我们的视觉像胶卷一样并不是连续的,像制作动画片那样,视觉采集系统先捕捉到一帧帧的图像,再传入大脑进行处理和整合,然后再呈现给我们动态的影像。
在你看到图像和你意识到你看到图片之间有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相对固定,大脑就将它作为内置时钟的秒针用以计量时间。因此,当儿童看到一些景象后,由于之前并没有见过,所以大脑处理图片时间较长,固定时间变长,因此觉得时光漫长;而老年人饱经风霜,一眼能看穿所有事物,固定时间变短,因此感觉时光飞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