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全身上下几乎都能吃,有的部位名字如“琵琶腿”一样直观而贴切,另一些却像暗语般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鸡佛”和“记蒂”。有时同样的部位在各地叫法不一样,俗名和解剖学上的名字也常常错乱。让我们梳理一下鸡的不同部位和它们相关的食物,或许在下次吃鸡的时候,还能有一番科学的滋味。
大家喜欢吃鸡,首先是馋它的身子,那就先来看看市面上能买到一些什么鸡肉产品。购买整鸡,可能是买一只生的回家炖汤,或者去超市带一只最火爆的烤鸡。都是整鸡,但它们有小小的不同。最明显的就是炖汤的鸡一般有完整的头、脖子和鸡爪,有时被称为中装鸡,而大部分超市的烤鸡只有躯干和四肢,鸡爪也是去除的,又被称为西装鸡。
购买鸡胸时,常有鸡大胸和鸡小胸可选。其中,鸡大胸才是解剖学上的胸肌,负责在鸟类飞行时带动翅膀往下扑,它又宽又厚位于浅表,肌肉纤维更粗大,口感较柴。而鸡小胸被称为乌喙上肌,负责将翅膀往上举,是鸡大胸深层的长条纺锤形肌肉,里面贯穿一条强韧的肌腱,但肌肉纤维更细,口感也相对嫩滑。
除了鸡胸外,鸡腿是鸡身上另外一组大型肌肉群。常说的“手枪腿”是指鸡全腿,包含小腿和大腿,“琵琶腿”和“棒棒腿”是单纯的小腿部位,上腿排则仅有大腿的部分。鸡的腿部肌群由众多肌肉组成,各肌肉之间丰富的肌间隙不仅让脂肪沉积,在烹饪调味时也更易入味,所以鸡腿部位既能满足大口吃肉的饱足,肉又比鸡胸更嫩、更多汁、更有滋味。
鸡的前肢特化成为翅膀,但基本结构还是与人的上肢相似。鸡翅根对应的就是大臂,鸡翅中为小臂,而小小的鸡翅尖则是手掌和手指。与鸡腿类似,翅膀也由众多肌肉组成,并且所有的肌肉都更薄,这些特点使得其肉质细嫩、更易调味、也更易均匀烹调。
当大块鸡肉都被一一分割,剩下的骨架就丢弃了吗?当然不是。吃鸡架、鸡脖和鸡爪,享受的不是大口吃肉的痛快,而是从骨头缝里一点点抠出肉的乐趣。“鸡锁骨”就是其中一种备受喜爱的啃肉小零食。市面上的“鸡锁骨”通常包含两块骨头,其中较粗的是乌喙骨,较细的是锁骨。左右对称的两侧锁骨相连形成一个“V字”形状,就是所谓的“许愿骨”。
动物的各种内脏被统称为“杂”,比如牛杂、羊杂、鸡杂。中国人对各种“杂”都有相应的食用心得,但称呼常常张冠李戴,与解剖学上的器官名称不一致,或根据想象中的食用功效衍生出新奇有趣的名字来。鸡有两个胃,鸡胗是其中一个。鸡心和鸡胗应该是鸡杂中接受度最高的产品了。它们虽然属于内脏,但本质上都是肉——也就是说它们主要都由肌肉细胞组成,所以从口感到风味都更容易被大家接受。鸡心很难被误认,但鸡胗却有着诸多别名。
鸡真正的肾以条形排列在腰椎两侧,紧贴在叫做“肾窝”的骨凹槽内,从未专门被用于食用,一是因为它的部位太深,在屠宰时难以完全摘下,二是因为鸡肾带有腥味并不好吃。我们经常能在食物中发现它的残余部分,例如吮指原味鸡的“三角”部位,在椎骨内侧的凹陷内能发现一些看似大脑纹路的灰褐色组织,这就是原装正版的鸡肾。好奇的话,下次吃原味鸡时可尝试一下它的味道。
公鸡的睾丸能食用,母鸡的卵巢自然也不会被人放过。
母鸡通常只有左侧卵巢正常发育,卵巢内很小的卵泡逐渐长大并积蓄卵黄。产卵期的母鸡体内可以同时有4个左右带有卵黄的卵泡。卵泡进入输卵管,在输卵管的不同部位陆续完成受精、包裹蛋白、包裹蛋壳的过程,最后排出体外形成鸡蛋。所以,如果我们“杀鸡取卵”,在母鸡的卵巢内并不能取到成型的鸡蛋,只能得到一串如葡萄一般的蛋黄,日式烧鸟店会形象地将这样的一串食物称为“鸡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