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口肉而已,怎么还吃出鄙视链了?

作者: 宰予

来源: 博物

发布日期: 2020-09-27

文章探讨了古代社会中吃肉与社会地位的关系,揭示了牛、羊、猪在祭祀中的不同地位以及在日常饮食中的鄙视链现象。

猪、牛、羊并称“三牲”,自古以来一直都是我们最重要的肉食来源。现在倒是没什么讲究了,大家爱吃什么吃什么。然而在古代,吃哪种肉,可是与社会地位挂钩的。

在古代,家畜最庄严的去向是祭祀,而产肉量最多的牛、羊、猪,是最重要的三种祭品,合称“三牲”。牲字,《说文》解释为“牛完全”——完美无瑕、没有损伤的牛,才能作为献神的祭品。三牲齐备,是最高规格的祭品,称为“太牢”,往往是帝王祭祀天地社稷时才有资格用。

三牲之中,牛最上,羊次之,猪最次。史书《国语》记载:“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等级差异一目了然。虽然后世没有这么严格的吃肉规矩,但由于饲养成本不同,牛羊肉的价格始终高于猪肉,这条鄙视链也一直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里。

《水浒传》里的“切几斤熟牛肉”,几乎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好汉台词。不过,在传统农业社会,牛可是重要生产工具,历朝都有禁私宰耕牛的规定。比如唐代法律:“牛为耕稼之本……故杀者徒一年半。”私自杀牛卖肉,是要判刑的。理论上,只有耕牛老病、主人向官署报备后,才能宰杀,所以牛肉并不那么容易吃到。

羊也和牛一样,甲骨文通常只描绘头部,突出弯曲的羊角。商代金文,则完全是一幅羊头剪影。偶尔也有全身入画的,比如商代“羊己觚”上写成这样。古人按年龄区分牛的时候,是1岁一个阶段,对羊则精细到月份:刚出生不久的小羊称为“羍(dá)”或“羔”,5个月大称为“羜”。

猪,早期多称为“豕(shǐ)”,甲骨文中的豕短头短尾,大腹便便:猪字则没有发现甲骨文或金文,较早的记录出自战国楚简。“猪”隶定之后,当写作“豬”,只是随着汉字简化,偏旁改变,被并入了犬部。

UUID: 8c676969-70d2-48a9-8ff5-96a47d7dd561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20年/2020-09-27_吃口肉而已,怎么还吃出鄙视链了?.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