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重标更须治本

作者: 樊秀娣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日期: 2020-09-22

近日,中组部、人社部、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的通知》,明确于9月15日至12月31日对2020届和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集中服务,普遍落实实名帮扶举措。《通知》提出了多项措施,从国家政策层面为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支持和指导,深得人心。好政策需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学生最担心高校对政策执行有偏差。学生有此想法可以理解:一段时期以来,个别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指标,采取学生不签就业协议就不发毕业证书的做法。还有个别高校教师因为学生实在找不到就业协议盖章单位,竟亲自上阵代其操办。诸如此类弄虚作假的操作,不仅被学生戏谑为“被就业”,更让教育机构的威信严重受损。而站在高校的角度,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因为就业率、升学率指标已经成为评价高校办学的主要指标,如果高校的这些指标“难看”,对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相当不利。但是,就业率指标真是越高越好吗?事实上,学生暂不就业有出国求学、考研深造、自由职业、生病或家庭需要等客观因素,也有工作意愿低落或对工作单位要求高不成、低不就等主观因素,对此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指望一个指标就能说明所有问题。其实把高校就业率定在一个区间范围内可能更为合理,这有利于消除或减轻就业率指标给高校及高校毕业生带来的不必要困扰。本次《通知》开了个好头,明确定位于“帮扶就业”,把工作重点放在有需求的毕业生身上,同时《通知》也特别强调:“规范招聘市场秩序,打击‘黑中介’、虚假招聘、就业歧视等违法违规行为。高校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约,或劝说虚假签约;用人单位不得出具虚假用人证明,不得随意毁约。”笔者盼高校抓住国家对毕业生“帮扶就业”契机,从更深、更广的角度来反思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当前,尤其要在以下三方面练好内功:首先,发挥学校组织优势,主动出击为学生争取就业机会。据教育部数据,2020届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而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却在减少,所以今年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在这种困难时刻,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和整个管理系统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就显得格外重要。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等单位,以学院名义发表求助信,请求各行各业的校友为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联合发出《中国政法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推荐公开信》,向社会各界推荐法大2020届优秀毕业生,邀请用人单位前来法大招贤纳才。相信此种做法对激发毕业生良好就业心态和促进实际就业效果,以及提升学校声望和质量都大有裨益。其次,注重以学生学习成果评估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建设。客观上,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就业率不一样,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关口整体状况的了解,可以较为清楚地知道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总体要求,以及每门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目标要求。高校针对专业课程学习成果的评估,是形成学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内驱动力和课程建设内涵的关键。美国大学在这方面做得细致且到位。各专业要开设的课程会给学生的学习、未来发展带来什么影响,每一门专业课程对应的学生学习成果目标都有详细的说明,同时还有具体的评估指标。这些内容必须在网上公开,以利于教师和学生对于专业课程学习有共同的理解,让学生在注册时就知道课程学习结束后,他们能够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做什么工作。国内高校加强基于社会需求的专业课程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最后,重视立德树人,把教师教书育人业绩作为考评内容。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诸如就业能力很大部分来自于其接受的教育,其中高校教师的作用无疑相当重要。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职责。遗憾的是,目前有些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比较严重,对于教师工作业绩的考评主要看论文、课题、获奖等可以量化的科研指标。高校管理者在对教师工作评价中把教学工作置于次要地位,那么指望教师会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就难以实现。为此,高校管理者在加强对师生员工立德树人宣传教育的同时,还要深入教学一线。事实上,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和精力投入学术共同体成员最清楚,教师上课的精神状态和教学水平学生心里最明白,教师教书育人业绩并非不能考评,关键在于管理者是否愿意花力气去做。综上所述,高校贯彻落实《通知》精神,要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从简单提高就业率过渡到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样才能既治标,更治本。

近日,中组部、人社部、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于9月15日至12月31日对2020届和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集中服务,普遍落实实名帮扶举措。《通知》提出了“开展专项摸排,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清单,放开线上线下各类登记服务渠道,对登记毕业生逐一联系,摸清就业需求”等七项措施,从国家政策层面为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支持和指导,深得人心。

好政策需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学生最担心高校对政策执行有偏差。学生有此想法可以理解:一段时期以来,个别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指标,采取学生不签就业协议就不发毕业证书的做法。还有个别高校教师因为学生实在找不到就业协议盖章单位,竟亲自上阵代其操办。诸如此类弄虚作假的操作,不仅被学生戏谑为“被就业”,更让教育机构的威信严重受损。而站在高校的角度,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因为就业率、升学率指标已经成为评价高校办学的主要指标,如果高校的这些指标“难看”,对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相当不利。但是,就业率指标真是越高越好吗?事实上,学生暂不就业有出国求学、考研深造、自由职业、生病或家庭需要等客观因素,也有工作意愿低落或对工作单位要求高不成、低不就等主观因素,对此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指望一个指标就能说明所有问题。

其实把高校就业率定在一个区间范围内可能更为合理,这有利于消除或减轻就业率指标给高校及高校毕业生带来的不必要困扰。本次《通知》开了个好头,明确定位于“帮扶就业”,把工作重点放在有需求的毕业生身上,同时《通知》也特别强调:“规范招聘市场秩序,打击‘黑中介’、虚假招聘、就业歧视等违法违规行为。高校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约,或劝说虚假签约;用人单位不得出具虚假用人证明,不得随意毁约。

”笔者盼高校抓住国家对毕业生“帮扶就业”契机,从更深、更广的角度来反思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当前,尤其要在以下三方面练好内功:首先,发挥学校组织优势,主动出击为学生争取就业机会。据教育部数据,2020届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而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却在减少,所以今年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在这种困难时刻,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和整个管理系统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就显得格外重要。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等单位,以学院名义发表求助信,请求各行各业的校友为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联合发出《中国政法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推荐公开信》,向社会各界推荐法大2020届优秀毕业生,邀请用人单位前来法大招贤纳才。

相信此种做法对激发毕业生良好就业心态和促进实际就业效果,以及提升学校声望和质量都大有裨益。其次,注重以学生学习成果评估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建设。客观上,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就业率不一样,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关口整体状况的了解,可以较为清楚地知道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总体要求,以及每门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目标要求。高校针对专业课程学习成果的评估,是形成学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内驱动力和课程建设内涵的关键。

美国大学在这方面做得细致且到位。各专业要开设的课程会给学生的学习、未来发展带来什么影响,每一门专业课程对应的学生学习成果目标都有详细的说明,同时还有具体的评估指标。这些内容必须在网上公开,以利于教师和学生对于专业课程学习有共同的理解,让学生在注册时就知道课程学习结束后,他们能够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做什么工作。

国内高校加强基于社会需求的专业课程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最后,重视立德树人,把教师教书育人业绩作为考评内容。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诸如就业能力很大部分来自于其接受的教育,其中高校教师的作用无疑相当重要。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职责。

遗憾的是,目前有些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比较严重,对于教师工作业绩的考评主要看论文、课题、获奖等可以量化的科研指标。高校管理者在对教师工作评价中把教学工作置于次要地位,那么指望教师会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就难以实现。为此,高校管理者在加强对师生员工立德树人宣传教育的同时,还要深入教学一线。

事实上,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和精力投入学术共同体成员最清楚,教师上课的精神状态和教学水平学生心里最明白,教师教书育人业绩并非不能考评,关键在于管理者是否愿意花力气去做。综上所述,高校贯彻落实《通知》精神,要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从简单提高就业率过渡到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样才能既治标,更治本。

UUID: 27631894-4cce-4698-b036-4d63d3937841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国科学报公众号-pdf2txt/2019-2020/中国科学报_2020-09-22_“帮扶就业”政策:高校重标更须治本.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