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茉莉真是一种让人倍感亲切的植物,作为中国民间种植广泛的家养草花,即便你不知道它的名字,也可能从小就见过它的模样。不过,同太阳花、一串红、牵牛花等常见花卉一样,紫茉莉可不是土生土长的植物,而是来自遥远的拉丁美洲。
紫茉莉也是我从小就种过的花,当时我还不知道它的大名,只知道大人叫它粉豆花或者地雷花。直到多年以后在高中生物课本里见到了它的身影,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早就相识的老朋友。紫茉莉来自南美,它所在的紫茉莉属(Mirabilis)包括了大概50个物种,以南美洲热带为分布中心。作为本属最为常见的一种,紫茉莉在很早以前就被土著作为药用植物栽培和利用。
即使在同一植株上,也能见到紫茉莉多样的花色。紫茉莉传入我国后,在大江南北得到广泛种植,各地的人们也给它取了各式各样的俗名,比如晚饭花、洗澡花、夜娇娇、野茉莉、野丁香、指甲花、胭脂花、地雷花、粉豆花等等,一个比一个接地气。事实上,这些俗名恰恰反映了紫茉莉的习性:比如这是一种傍晚才开的花,主要盛开在夜间;花有芳香,香气类似茉莉;花瓣捣碎后可用于染指甲或作胭脂,等等。
在温带地区,紫茉莉通常是高不过一米的草本,每年冬季来临都会枯萎死去,来年再长出新一代。实际上原产美洲热带的紫茉莉,本是一种可多年生长的宿根植物,地下根茎粗大,可储存营养物质;地上部长也能长到一至二米高,分枝浓密,长势旺盛,倒像是种小灌木。
农村长大的八零后,小时候一定没少“欺负”过紫茉莉。
爱美的女孩子会摘下紫茉莉的花捣碎后染指甲;或者揪下花朵,小心翼翼地让花被筒滑过雌蕊花柱,膨大的柱头刚好能在被筒基部卡住,让整朵花通过花柱悬吊下来,再把基部的球形子房塞进耳朵,就做成了一个森女系耳坠。调皮的男孩子主要是采摘它的果实作“子弹”使用。成熟后的紫茉莉果实,深黑的果皮会变得坚硬,表面的纹路让它看起来像缩小版的地雷。
用自制的小弹工弹射出去打人会有点疼,但也不至于受伤,于是成了追逐嬉戏(欺负同学)的利器。
1900年前后,德国植物学家卡尔·科伦斯(Carl Correns)发现叶片出现白化和花斑的紫茉莉变异个体,随后开展杂交实验,却发现杂交后代的叶片颜色仅取决于母本性状,和提供花粉的父本没有关系。他猜测一定是细胞核外的某些因素对后代表型产生了影响,导致实验结果不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后来进一步研究证实,控制紫茉莉叶色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的叶绿体上。当精卵结合时,精子只有细胞核和卵细胞融合,因此卵细胞中的叶绿体基因成为控制后代叶色的决定因素。这也成为植物学中细胞质遗传的经典案例。
应当注意的是,紫茉莉是一个可以自播繁殖的物种,在阳光充足、气候温暖、水分充足的热带地区生长迅速,如果不加以控制,会从花园逃逸到野外,成为归化植物。目前,紫茉莉已在亚洲、非洲、北美、欧洲等地多处扩散,甚至在一些热带海岛和暖湿海岸大片生长,成为优势入侵植物,影响了当地植物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