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的电影《土拨鼠之日》是一部知名的时间循环叙事科幻喜剧,讲述了主角被困在2月2日,不知缘由地反复读档重来,千方百计脱离而不能。最终他改变自我,开始真诚对待自己和他人,才得以跳出死循环。故事中漫无止境的2月2日就是所谓的“土拨鼠日”,是美国和加拿大的传统节日,人们根据冬眠的土拨鼠在这一天的行为来推测春天到来的时间。
土拨鼠(groudhog)一词有时也会指北美的草原犬鼠Cynomys sp.,但电影中的土拨鼠则是美洲最常见的美洲旱獭Marmota monax,广泛分布于北美东部和北部。
全世界的旱獭属共有15种,彼此间相似的程度比较高,普遍是小耳朵、高眼位、一口大板牙、一身灰褐,再加一条大尾巴。而且因为旱獭多在高寒地区活动,皮毛脂肪厚实。
旱獭属是松鼠科中体型最大的一支,旱獭本种也是灰褐色的圆壮胖子,体重约为5千克,体长在60厘米左右。中国有四种旱獭生活在高山草甸地区,分别是阿尔泰山地的灰旱獭、帕米尔地区的长尾旱獭、分布于内蒙古东部草原的蒙古旱獭,还有一种是喜马拉雅旱獭,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的高山草甸区。
旱獭是有一定是社会性的群居动物,它们生存的环境大多平坦空旷,缺少天然的遮蔽,常有一只哨兵在集体活动时提供警戒。
发现情况的哨兵会站立着,发出单调短促的尖叫声提醒忙碌着的同伴们及时警戒,美洲旱獭的诨名“whistle pig”便由此而来。meme爱好者的记忆里少不了一只站立着的旱獭,以及它那在群山环绕中经久不息的咆哮。这位知名的咆哮旱獭是来自北美阿拉斯加、加拿大西部的灰白旱獭,只不过粗犷的啊啊啊啊声线并非旱獭的本音,而是人类的合成作品。
旱獭每年冬眠时间约有五个半月,非冬眠期间,每天也会在洞穴中度过8~12个小时,地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但令獭糟心的是,精心建设的地洞有时被其它动物挤占,例如在青藏地区的藏狐和狗獾就会侵占、借用喜马拉雅旱獭的洞穴。2019年11月,内蒙古锡林郭勒相继发现数例鼠疫患者,一时间,这种传染性和致死率双高的“一号病”重回公众视线。
国内去年的肺鼠疫病例最终虽未溯源到蒙古旱獭身上,但很难不让人不联想起1910~1911年爆发在东北地区的鼠疫。人主动接触被感染的动物或被疫蚤叮咬是引发人间鼠疫的直接原因。今天,交通基建延伸到偏远地区,往日偏僻的自然疫源地变得更易到达,人们和网红旱獭的密切接触,无形中大大增加了鼠疫疫情发生和远距离传播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