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月15日上午的美国洛杉矶一如往常的平静,贝蒂·勃幸格带着自己的三岁女儿出门。母女俩一路玩闹,在经过诺顿街区时,勃幸格看到茂盛的草地上躺着一具女尸,十分恐怖。后来经过一系列排查,人们确定了受害人叫伊丽莎白·安·肖特,去世时才22岁。这个案件被称为“黑色大丽花案”,据说是因为肖特总穿着黑色服饰而得名“黑色大丽花”。而此案至今未破,成了二战以来美国加州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夺命惨案。
如今黑色大丽花已经变成书本中的犯罪故事,而大丽花本尊却一直出现在我们周围,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大丽花(Dahlia pinnata)是菊科大丽花属的植物,又叫“大理花”、“大丽菊”、“绣球花”等。大丽花属名“Dahlia”为了纪念瑞典植物学家安德尔斯·代赫勒(Andreas Dahl)而取,而种加词“pinnata”则是“羽状叶”的意思。中文名“大丽花”其实也来自于拉丁属名的音译。
虽是音译,但此名字也翻译得十分贴切。一个“大”和一个“丽”完美的概括了Dahlia pinnata的典型特征——花朵大型、色彩艳丽,这也是它成为广受喜爱的花卉的原因。大丽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巨大棒状块根。每年的春季时期,大丽花会在地下的根茎处长出绿枝,并迅速长成一棵大草。它的茎直立而粗壮,有很多分枝,最高能达3米。大丽花的头状花序较大,有很长的花序梗,立在枝头,常下垂。花色较为丰富。
入夏后,大丽花会逐渐开放,可从6月一直盛开到12月份。事实上,大丽花从野生的山坡草地进入到人们的花园景区并没多长时间。大丽花作为花卉的最早记录是16世纪,由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特明盖描述,并绘制了单瓣乃至重瓣大丽花插图。大丽花原产于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南美洲地区,多分布在1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地,是墨西哥国花。原生种类为单瓣或重瓣,花色为大红色,有时也有红、紫、白等色。
当地的墨西哥人会把它种在家中用以观赏。18世纪末英国人将大丽花块根传入欧洲地区,不过当时的大丽花主要为药用或用作动物饲料。1780年墨西哥植物园园长维森特·西尔润特将大丽花传到欧洲植物园,并以英国为中心,经园艺学家杂交培育出很多变异后代。1790年育出半重瓣紫红色品种,同时在法国和比利时出现了重瓣花品种,这是大丽花育种史上最重要的环节。
1820年在J·Leeof Hammersmith苗圃里第一次发现深红色的球形大丽花,而到了1830年,球形大丽花已经拥有了1000个品种,迎来最盛时期,在当时展览中非常流行,这对大丽花的发展和品种选育贡献非凡。此后,大丽花品种层出不穷,目前已有约30000个品种。我国栽培大丽花始于19世纪末,先在上海栽培,随后东北、华北等地栽培较盛,现在全国给地均有栽培。国内现有大丽花品种600余种。
大丽花品种多样,根据株高可以分为高、矮、极矮三类,根据花色可以分为白、粉、黄、红、堇、紫、复色7类,根据花型又可分为单瓣型、领饰型、托挂型、牡丹型、球形、小球形、装饰型、仙人掌型8类。大丽花适应性强,易栽培,主要用于观赏,可做盆栽、鲜切花、绿化等,主要用块根繁殖、扦插繁殖和播种繁殖。此外,它的块根还可以用于提取菊糖,在医学上有很大用途。在南方种植时,大丽花开花较早,在春夏间陆续开放。
夏季温度高于35℃后,大丽花将进入休眠,越夏后再度开放,直至霜降时才凋谢,露地栽培时,其花期可长达 7 个月。我国北方地区早晚温差较大,更适宜大丽花种植,开花期相对于南方则较晚,主要集中在8~10月。大丽花喜半荫,阳光过强对开花不利,光照时间10~12小时最为适宜。大丽花喜欢凉爽气候,但不耐霜雪,在5~25℃最为适宜,超过35℃后就会休眠甚至死亡。
大丽花不耐干旱,也怕洪涝,所以要适度浇水,露地栽培不必经常浇水。大丽花最适合栽种在富含腐殖质、松软、排水良好的肥沃沙质土壤,但不能在同一块地连年种植大丽花,不然大丽花的块根会退化变小,植物长势会衰弱,还容易感染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