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召开中青年科学家发展座谈会

来源: 科技日报

发布日期: 2020-09-08

科技部召开中青年科学家发展座谈会,聚焦稳定支持、科学评价、强化基础研究、改进科研项目管理等热点话题,听取科研人员对优化中青年科学家发展环境的看法和建议。与会者讨论了科研经费的稳定支持、破除“唯论文”评价体制、创新科技项目管理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近日,科技部召开中青年科学家发展座谈会,科技部副部长李萌主持会议,听取了科研人员对优化中青年科学家发展环境的看法和建议,研究破解支持中青年科学家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科技部副秘书长贺德方参加座谈。

聚焦稳定支持、科学评价、强化基础研究、改进科研项目管理等热点话题,10位中青年科学家畅谈问题并献计献策。针对深入推进的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三评”改革,以及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七项行动特别是破除“唯论文”行动,与会者表示这些改革举措的落地,减轻了科研人员的负担,优化了科研环境,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土壤。

做科研,经费从哪里来是科研人员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对于科研启动经费的需求显得更为急切。“要给青年科学家减压,让他们有更多精力投入实际工作中,要形成稳定支持机制,鼓励长期目标的科学探究。”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胡俊杰直言,现在的科研资助体系中稳定性支持不够,竞争性项目资助仍是科研经费最主要的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研究员黄小茹则提出,可给予不同年龄段的中青年科研人员不同的支持方式,比如30至35岁的优秀人才可以争取外部资源,但还是应该以大学和学科的稳定支持为主,“可以把经费一定程度上下沉到大学和研究机构,让他们有稳定的积累”。

关于破除唯论文,与会者不约而同地持赞同观点。不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医师宋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直言担心矫枉过正,“论文是中青年科学家检验和证明自己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在更加客观、全面、公平的评估方法出台之前,就像高考一样,高质量论文的发表还是一种机会,是重要的评判标准”。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发隆认为原始创新不是计划出来的,基础研究前沿创新重要的应该是支持人,而不是特定的项目,给有能力的中青年科学家相对稳定的支持,事后评价其产出的原创性。“国家也在提倡科技工作者能够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为了重大问题十年磨一剑。

”陆发隆坦言,但在目前的管理和运行体制中基本实现不了,现行评价体制是5-6年考核,科研人员必须在短时间里做出一些东西来满足考核要求,使得研究目标趋向于短平快。

李萌指出,中青年科学家是中国科技的未来希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中青年科学家的成长。

中央作出了系列部署,各部门在落实中央重大决策,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中十分关注中青年科学家需求,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青年项目,推动科研单位科研自主权改革试点,探索项目分类管理方式,推动人才评价分类改革,从基础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制度。下一步,科技部将按照中央的要求,积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科技改革重大部署,改进中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工作,和有关部门共同为中青年科学家发展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UUID: 26fd3b6e-f382-4dad-926d-0422ba2488ca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学术头条公众号-pdf2txt/学术头条2020年-下/2020-09-08_围绕支持中青年科学家发展,科技部召开了一个重要的座谈会.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