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兰西部边境靠近德国的地方,有一座废弃的地下核掩体。它曾在上世纪60年代末至1992年期间被苏联军队用来储存核武器,到现在已经废弃近30年,人迹罕至。2013年,一群科学家突然探访了这座废弃核掩体,因为他们怀疑会有蝙蝠在人工挖掘的地下洞穴中冬眠,没成想,蝙蝠没有找到,却在这个阴暗的环境中发现了一群正在筑巢的多栉蚁。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蚂蚁,广泛生存在亚欧大陆上,它们喜欢生活在森林的地面上,用泥土颗粒筑成土丘形状的巢穴。和很多种类的蚂蚁一样,多栉蚁也会寻找蚜虫分泌的糖分,总之就是看起来平平无奇啦。科学家们对整个地下掩体仔细观察以后认为,这些蚂蚁并不是原住民,它们原本都生活在地面上,在路过掩体顶部的通风管道时,不小心掉到了这个巨大的“陷阱”里。
因为这个地下房间的天花板高达2.3米,小小的蚂蚁在一片漆黑中,很难爬上天花板再找到逃生的通风管道,就只能在掩体中挣扎求生。
起初,科学家们觉得这些蚂蚁倒霉蛋儿们过不了多久就会自生自灭。毕竟这里既没有充足的食物也没有阳光和水源,温度也比地面低很多。更关键的是,这群蚂蚁几乎清一色都是无法繁殖的工蚁,它们的巢穴中既没有蚁后也没有雄蚁,更没有蚁卵和幼蚁了。
在缺少食物又没办法繁衍后代的情况下,它们似乎只有死路一条。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科学家们两年以后重新回来考察的时候,却发现蚂蚁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不少。科学家们在《膜翅目昆虫研究杂志》的网站上写道:“在2015年7月的一次考察中,我们估计多栉蚁蚁群的数量至少有几十万,可能接近100万。”
更让科学家惊奇的是,这群蚂蚁不但成功在地下掩体中生存了下来,甚至还和正常的蚂蚁群落一样会自己筑巢并对巢穴进行日常维修。2015年的那次考察中,蚂蚁的土丘巢穴被挖掉了一部分,但是等到2016年1月再考察的时候,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巢穴已经修复如初了。
完全黑暗、持续低温的环境,食物供应聊胜于无,更断绝了种群繁衍的未来,到底这些多栉蚁是靠什么生存下来的呢?科学家们给出了一个略显黑暗和残忍的答案。
在地下掩体的房间和走廊里,铺满了厚厚一层沉积物,其中包含有大量死去的蚂蚁尸体,在这座体积250~300立方米的蚂蚁“墓地 ”中,每立方米的样品中含有约8000只蚂蚁的尸体,总数多达200万只——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工蚁。它们的尸体绝大多数都是残缺不全的,特别是柔嫩的腹部,都有被啃食的迹象。科学家们认为,正是这些被吃掉的同类尸体,支撑着多栉蚁群一直生存了下来。
虽然很多种类的蚂蚁喜欢把巢穴建在地下,但世界上却很少有只生活在洞穴中的蚂蚁种群,因为洞穴中的动植物种类实在太少,所以即使住在洞穴中的“洞蚁”也经常会爬到地面上寻找食物。只有在热带地区,才存在极少量真正的穴居蚂蚁,依靠黑暗中生长的螨虫或是蝙蝠等动物的粪便为食。
但是这群东欧地区的多栉蚁完全不一样,它们像是一条不断更新替换成员的“忒修斯之船”,依靠食用同类的尸体,在废弃的地下掩体中建立了一座属于自己的“殖民地”。当掉落到陷阱中的蚂蚁数量比被吃掉的蚂蚁更多时,它们的族群数量就会一直增长下去。
不过,这些来自不同家族、不同巢穴的蚂蚁们,到底是怎样互相沟通信息,一边自相残杀,另一边却又分工协作,把一群乌合之众捏合成新的种群的?科学家们至今仍然感到迷惑不解,不知未来会不会得到答案。
当我们被迫离开自己熟悉的社会群体,面临着极端环境下的生存危机时,可能就会变成另一个人。刘慈欣在《三体》系列中,借“青铜时代号”舰长尼尔•斯科特之口告诫人类说:“生命从海洋登上陆地是地球生物进化的一个里程碑,但那些上岸的鱼再也不是鱼了;同样,真正进入太空的人,再也不是人了。”不仅我们人类,小小的蚂蚁离开自己生存和繁衍的社会群落时,也会变得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