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让民用航空业一夜之间陷入泥沼,然而正所谓“胆小者看到危机,胆大者看到机会”,一些新锐航空飞行器制造企业和航空公司,就在筹划一种更快捷,更舒适的全新的航旅出行方式。说不定,等疫情结束后不久,我们再次出行时,就能体验到它。
这种全新的出行方式,就是超音速客机。
来自美国科罗拉多的航空初创企业Boom Supersonic于近日宣布,明年1月7日,它将正式推出自己的单座超音速原型机XB-1,并将在年内试飞。XB-1的最高速度设置为2.2马赫(音速的2.2倍),航程超过1900公里,采用3台通用电气公司出品的 J85-15引擎。公司创始人布莱克·绍尔(Blake Scholl),精力充沛,野心勃勃,曾经就职于亚马逊,拥有私人飞机驾驶执照。
他声称,自己要做民用航空界的埃隆·马斯克,而XB-1,就是未来民用航空界的SpaceX。
绍尔宣称,如果XB-1试飞成功,那么公司下一步计划就是建造以XB-1为蓝本的大型超音速客机“序曲”(Overture)。序曲机长51米,翼展18米,最大载客量大约为55名,最大航程8800公里,时速同样为2.2马赫,整体客舱皆以商务舱标准建造,预计在2030年投入使用。
当然,超音速客机并不是一个时髦的新发明,它曾经短暂出现在民用航空历史上:1976年,英法两国联合研制的“协和”超音速客机正式投入运营,直至2003年退役。曾几何时,“协和”是空中旅行“逼格”的最高境界,它能以2.04倍音速的速度飞行,在3个半小时之内,就能将92~120名乘客从西欧送至美国东海岸。宽敞的空间,考究的装饰和精致的空中餐食,构筑了它独特的魅力。
所以,在“协和”退出历史舞台将近20年后,超音速飞行如果要想成为我们的旅行方式,首先要让人“付得起”。和马斯克的SpaceX一样,序曲计划将通过“走量”模式,摊薄运营维护成本,让价格更加亲民。绍尔宣布,批量生产的序曲,将可以把单机价格降低到2亿美元左右,而2亿到4亿价格区间的中小型民用航空机市场还是蓝海,尤其对于需求相对稳定,讲求效率和舒适的商务航空来说,市场还有不少潜力可挖。
不过,横在XB-1和“序曲”面前的拦路虎还有一只,就是国际航空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从2019年1月开始,全球航空运输业碳中和方案及减排计划(CORSIA)正式实施,目标是在2050年将全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减少50%。对于这个问题,Boom Supersonic的解决方案可谓多头出击,开源节流并举。
首先,为了降低燃料成本和碳排放,绍尔宣布XB-1和“序曲”使用替代合成燃料:利用直接空气捕获技术(DAC),从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再利用水电解和燃料合成过程来生产清洁的液态烃燃料。
另外,XB-1和“序曲”都改进了外形与气动布局,从公开资料上看,它们都有令人过目不忘的“小蛮腰”设计,从而使机翼宽度最大处机身最窄,总体横截面积变化平缓。从航空动力学角度讲,机体横截面积变化越平缓,它遭遇的阻力就越低。更轻的重量和改善的外形布局,不仅能有效降低能耗,削减碳排放,还能有效减轻“音爆”。
截至目前,序曲客机已获得价值60亿美元的意向订单,买家包括维珍集团(10架)和日本航空(20架),后者在2017年向Boom投资了1000万美元。当然,垂涎于超音速民用航空市场的,远远不止Boom Supersonic一家。
有力竞争者包括波音支持的Aerion公司,它在今年4月宣布在佛罗里达投资3亿美元建造一座工厂以制造12座超音速客机AS2;太空狂人理查·布兰森也来插了一脚,宣布维珍航空将开发超音速客机马赫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