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苹果班的李老师和橘子班的王老师最近都在教孩子们说儿歌。在活动结束后,两位老师写下了上两份不同的反思记录。李老师:我带着孩子们反复练习,我说一遍孩子们模仿一遍,但没过多久他们就失去了兴趣,特别是一些总是说不好的孩子越发不愿意开口了。我觉得很沮丧,我想这个活动是不是不适合孩子们呢?王老师:我这两天选了一些图片,让孩子们根据图片信息来理解儿歌的内容,之后再一句一句地说出儿歌,孩子们都很愿意表达。
后来,我把孩子们两两分组,互相帮助并进行比赛。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直到活动结束时都特别开心。
或许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曾经是“李老师”,面对教学有着无数疑问:为什么孩子的活动积极性不高?为什么孩子不遵循规则而有很多行为问题?为什么教了好多遍的东西孩子还是不会……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老师们可能都逐渐变成了“王老师”,形成了适合的教学风格,并学会或自己实践出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
对于这种转变,许多人会将之归结于教学经验的增长。但事实上,经验其实不是必然导致这种转变的,而且也有一些教师从一开始就对于上课和组织活动得心应手。归根结底,变成“王老师”需要领悟到如何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
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得好不好?看互动。师幼互动指的是幼儿教师与3-6岁儿童之间的互动方式、行为和特征,是衡量幼儿园课堂过程质量的主要指标。课堂质量涉及到教师与幼儿间近端互动中的社会、情感、教学元素,也包含教室的空间布局、陈设、教具排列方式等内容。目前的研究已经证明,过程质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为突出,教师良好的互动能力可以有效弥补教室硬件上的不足。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和多项实证研究均表明,师幼互动的质量为儿童的早期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成人和儿童之间直接、双向的信息经验传递和行为交换的重要过程之一,优质的师幼互动对儿童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这种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两方面: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品质和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
什么是好的师幼互动?如何衡量师幼互动好不好呢?目前的研究者假设,有效的教学方式就像有效的育儿方式一样,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一个方面是要求,包括行为控制,自主性支持和期望,另一个方面是回应,它涉及到温暖、关怀、参与和提供资源。根据这一假设,Pianta和Hamre(2008)两位学者提出了目前最主流的师幼互动三个维度,即情感支持、课堂组织和教学支持。
目前的几项大型的研究已经发现,大多数幼儿教师的情感支持与课堂组织水平都能够达到良好,这说明教师们普遍对儿童具有耐心和爱心,并且的确从幼教的培训体系中有所获益,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堂组织。但教师的教学支持质量却普遍较差或只达到中等水平,许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帮助儿童发展抽象思维,很少使用高级的认知促进策略。
因此,根据以上提到的三维度及其具体表现,教师们可以对照自己的日常教学进行反思,并格外关注教学支持的质量,找到自己需要提高的方面。